中新網9月7日電 統計顯示,島內有3成的憂郁癥患者,在第一次治療后,有中斷治療停藥的問題,以致復發率高達6.5倍。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據統計,島內有30%的患者,在接受完第一次治療之后,就擅自停藥,但病患在自行停藥后,卻有增加6.5倍的復發風險。
一位王姓患者表示,自己約一年前中風,影響語言能力與工作,讓她倍受打擊而罹患急性憂郁癥,甚至萌生輕生念頭;前往精神科就診,卻因為藥物副作用身體不適而擅自停藥,造成憂郁癥更嚴重復發;所幸護士鼓勵她積極復診治療,她的病況才逐漸穩定康復。
精神科醫師表示,憂郁癥病層有持續性,療程有時需要長達半年甚至更久,當患者在急性期、情緒低落到谷底時,透過服藥治療的方式,便需要兩到三個月,才能將情緒拉回正常,不過,許多患者卻常因為癥狀緩解或是擔心上癮、副作用等原因,而擅自停藥,導致治療不完全,不但可能讓憂郁癥更糟,還增加自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