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5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在頭版頭條報道,為銜接長照計劃,臺灣醫療照護體系將有大變革!臺當局“中央健保局”將在現行“急性醫療照護”和“慢性疾病照護”之外,新增“亞急性照護”給付,病人在急性期由醫院處理治療后,進入亞急性照護場所,由專業人員照料。
“衛生署長”葉金川嫌“健保局”配合推動長照不夠積極,換掉前總經理朱澤民,并對“健保局”下達指令,須在一、兩個月內提出長照規劃方案。“健保局”人員馬上邀集專家學者動起來,并提出亞急性照護方案。
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所教授林麗嬋指出,目前醫療體系以照顧急性病患為主,但不少非急性病患或長期照護輕病的個案長期住院,占用健保資源,有必要重新調整、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
林麗嬋表示,例如中風后需復健的病人、戴呼吸器的病患、心臟復健、接受化療或放療后、骨科術后復健、復雜的傷口處理,或每天須靜脈注射兩次以上的病患,都適合入住亞急性照護單位。
她強調,亞急性照護是一種“目標導向”治療,病人通常不需要依賴高科技監測或診斷,但需要醫師、護士和其它相關專業人員協同服務。目的在幫助病患由疾病期過渡到恢復期,并協助平安返家休養,或病情穩定后進住養護機構。
因應這項規劃,未來醫院、技術性護理機構、復健機構、居家護理單位都是可提供亞急性照護的場所。美國依時間長短給付病患護理服務(物理、語言、藥物治療),及相關醫療設備。第一至二十天由保險全額給付,第二十一至一百天須自費負擔一定比例,最高每天自付一二八美元(約四千元臺幣),第一○一天以上由病患全額自費。
“健保局”醫管處經理蔡淑玲表示,亞急性照護是推動健保與長照之間重要的橋梁。但這類照護健保沒給付,是分散在不同區塊,例如住院體系或慢性療養機構,健保局將盡速與醫界討論,重新整合照護體系,將亞急性照護納入健保或長照給付的一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