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體育新聞

亞運會“潮”涌珠江(2)

2010年11月15日 15:31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1979年4月,鄧小平在聽取中共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的匯報后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要殺出一條“血路”來。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并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國經濟特區誕生了。

  1992年1月19日上午,鄧小平乘專列到達深圳火車站。

  在那篇著名的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中,有這樣的記述:“一節車廂門打開,車站服務人員敏捷地把一塊鋪著紅色地毯的長條木板放在車廂門口。不一會,鄧小平同志出現了!”

  當天,在桂園迎賓館內散步時,鄧小平的女兒鄧楠向鄧小平提起他在1984年1月26日為深圳特區題詞一事。鄧小平接著將題詞一字一句念出來:“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此后說出了這樣一段話:“不堅持社會主義,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1992年1月20日上午,鄧小平在深圳國貿大廈登上了53樓的旋轉餐廳,深圳國貿大廈有160米高。當年的建設者在建到25層以上時,三天建設一層樓,成為“深圳速度”的象征。

  鄧小平在這里俯瞰遠眺,一座座高樓鱗次櫛比。國貿大廈旁邊的國商大廈,已不是深圳的最高建筑。1984年,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曾經登上國商大廈的樓頂。

  據深圳原市委書記李灝回憶,在國貿大廈53層的旋轉餐廳,鄧小平對大家說,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敢于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鄧小平離開深圳時,還發生了這樣的一幕:鄧小平下車向蛇口港碼頭走去,他走了幾步后突然轉身向李灝走來,響亮地說道:“你們要搞快一點。”

  珠三角轉型

  1992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關鍵一年,鄧小平南方講話掀起中國發展與改革的新高潮。

  1992年4月23日,在北京緊臨長安街的王府井南口,全球營業面積最大的麥當勞店開業了。第一天,就有1萬多人光顧了這家洋快餐廳。這一年來自臺灣的快餐面企業“康師傅”落戶天津。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中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受益于改革開放,廣東由昔日以農業為主的邊陲落后省份一躍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到2006年,廣東經濟總量已連續18年居中國第一。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廣東經濟總量1998年超過新加坡,2003年超過香港,2006年超過臺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發展從局部試驗向普遍改革推進。搞市場經濟、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成為全中國的要求。《廣東發展模式》一書認為,“這意味著,包括深圳等經濟特區在內的廣東越來越失去其特殊性,盡管每一個經濟特區都不愿意放棄其特殊性,但它們仍然不得不接受一個越來越明顯的事實: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或窗口的歷史使命已經完結。”

  這一結論卻并不為一位來自重慶的官員認同。2007年12月,汪洋由重慶轉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上任第一天,他就對廣東的干部們說:“改革開放是廣東的魂。廣東靠改革開放起步,也靠改革開放起飛。廣東要繼續走在全國的前列,首先必須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

  在他第一次主持的廣東省委會議上,汪洋多次提到“解放思想”,他說,回想當年,廣東能產生經濟特區,就是廣東解放思想的產物。在新的歷史時期,廣東還能不能“特”,關鍵看自己。“廣東的‘特’,從來都是靠廣東人自己創出來的。如果現在的廣東不能‘特’,缺少‘特’,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思想束縛了自己。”

  他激勵廣東干部應重拾“殺開一條血路”的改革氣魄。

  在汪洋來到廣東的當月,《2007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擺在他的桌前,報告提出:改革開放30年,廣東已經形成了慣性。這種固守產業鏈低端,以出口為導向的“三來一補”加工產業,使得廣東看起來像個流大汗、掙小錢的“超級打工仔”。

  中國改革30年,為“中國制造”奠定了全球競爭力的珠三角地區,在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外需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環境資源失衡的多重壓力下,被逼上產業升級的轉折點。

  汪洋的對策是:“雙轉移”、“騰籠換鳥”,就是將珠江三角洲的低端制造業和勞動力轉移至粵東、粵西、粵北,把高端技術產業引入到珠江三角洲。

  2008年3月底,汪洋突訪東莞。他對東莞鎮以上全體干部說,東莞必須將低水平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制造環節轉移出去。他還說:“如果東莞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要被產業結構所調整。”

  全球金融危機,使廣東成為重災區。東莞的一位干部表示汪書記的話應驗了。對于東莞的困難,汪洋提出:“政府不救落后的生產力”,這曾引來爭議。當改革遭到質疑的時候,他強硬地表示:“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

  2009年,深圳華為公司合同銷售額超過3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在同一城市,還有大唐、中興、巨龍等高新技術企業。一所新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也在深圳創立。

  與香港一關之隔的深圳,在一個叫“前海”的地方進行著新的改革嘗試。當地決策者希望借助“香港的政策+深圳的土地”這樣一種模式,將該地建設成為現代金融服務業的中心。

  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國務院批準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將珠三角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并為珠三角定位指明方向:“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深化改革先行區、擴大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潑不滅的“潮流”

  亞運會的“潮流”火炬完成了在北京、哈爾濱、長春及廣東省內20個城市的傳遞,11月5日回到廣州。11月9日上午,34歲的西藏大學教師達娃央宗接過第207棒“潮流”,向著位于廣州市區的傳遞終點跑去。

  20年前,14歲的達娃央宗在念青唐古拉山下,點燃了北京亞運會的第一支圣火炬。20年后,她再一次舉起了亞運圣火。她說,“我又一次想起20年前采集北京亞運火種的那一刻,那種緊張下的加速心跳又一次撞擊我的心靈。”

  “潮流”一詞的中“潮”字發端于粵港;漲潮在民間有“發財、興旺發達”之意,“潮流”火炬寄托了廣東人務實、弄潮于改革開放前沿的獨特嶺南文化精神。

  “潮流”火炬設計者之一的任國周表示,不但11級大風都吹不滅“潮流”,而且暴雨都無法澆滅它。他還宣稱,“就算拿一盆水去潑,都潑不滅!”

  2010年8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來到深圳博物館參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大型展覽。

  在展覽大廳里,溫家寶俯下身為鄧小平銅像獻上了一束鮮花。隨后,溫家寶走進展廳參觀,不時駐足停留。2010年是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溫家寶說,沒有小平同志,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的今天,就沒有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說,我們站在一個新的偉大的歷史起點上,肩負著更加光榮而神圣的任務。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在這個關乎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上,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1978年,美國《時代》周刊將鄧小平選為年度人物,稱他是“新中國的夢想家”。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夢想,就是中國人走向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夢想,這個夢想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共和,再到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從北京亞運會、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再到廣州亞運會,一直在中華大地上延伸。□(實習生厲倩蕓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與互動(0)
【編輯:劉通】
    ----- 體育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