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915年的無聲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開始,好萊塢一直都熱衷在政治事務中發言。由于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將于11月4日公布,因此近一個月便成了政治電影上映的“黃金期”,僅10月便有《美國頌歌》、《宗教的荒謬》等,而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政治電影之王”奧利弗·斯通的新片《W.》,這部以美國現任總統喬治·W·布什生平為題材的電影將于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
計劃外的計劃主角依然當權
雖然奧利弗·斯通很早就想拍布什的傳記片,但2007年他的拍攝計劃卻首先是以越戰期間米奈大屠殺為題材的《粉紅鎮》,還一度傳布魯斯·威利斯加盟。計劃最終流產,但斯通卻“因禍得福”:完全以自己的角度拍一部仍在當權的現實政治人物的傳記片,讓它成為政治電影史的“前所未有”。扮演布什夫人勞拉的的伊麗莎白·班克斯也說:“如果現在不拍,過20年就沒人在意了。”
斯通拍過三部越戰題材的影片,他對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一向不滿,“國家一次次做同樣的事,這真的傷害了我們和我們的靈魂。”斯通希望這部電影能對一些美國人的投票意向產生影響,這也是他堅持把《W.》的上映日定在大選前幾周的原因。
人性描寫布什善惡觀眾判斷
斯通的政治電影一向“劍走偏鋒”,他擅長在影片中堆砌大量真實史料,但選取角度卻完全從他個人觀點出發,因而總是得到贊彈兩極的評價。不過他對電影語言的熟練把握毋庸置疑,在已拍攝的兩部總統電影中,引起巨大爭議的《JFK》把刺殺肯尼迪這一歷史懸案解析得凌厲痛快,甚至讓不少觀眾相信肯尼迪是死于美國當局的政治謀殺;而《尼克松》里總統的猶豫形象不僅令人同情,片中對社會和制度的指斥也贏得觀眾認同。
斯通一向不喜歡布什,因此很多人都在等著看他在《W.》里如何把布什批得體無完膚,但是結果讓人意外。《W.》對布什的描寫持有人性的角度,就連飾演布什的喬什·布羅林也說:“很奇怪,我竟然對他產生了很多尊重的感覺。”
《W.》中的布什成了一個悲劇人物,像每個普通人一樣有善惡爭執、在利益面前取舍艱難。“我不知道真正的總統是什么樣的人,”斯通說,“但是從報道中我知道他是跟我們一樣,都有善、惡、丑的一面。”《W.》的演員也在開工前認為斯通肯定會把布什刻畫成壞總統,如今他們說:“觀眾會感到吃驚,因為影片對他的描述非常人性化。”布羅林說,“影片有趣明快,有時好笑有時諷刺,講述了這個冒失的家伙如何當上美國總統,而且是兩次!”□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陳爽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