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3》近期票房大收,但相較《魔戒》以來歷年的美國大片,并不算有多少特殊亮點。更醒目的是穿幫:當片中彼特·帕克發現自己的蜘蛛人服裝上邪惡物質的魔力,將其奮力丟掉后,人們竟能在后面的故事里看到他原來的衣箱竟沒有空!還裝著另一套嶄新的蜘蛛人套服……
細節穿幫是天下所有大制作的通病,007和“星戰”系列里也有。不過像在《蜘蛛俠3》里弄得這么扎眼的卻不多見。同樣,“英雄戰勝自我,驅逐內心黑暗力量”這樣毫無新意的說教主題,在片子里除了起一個劃定劇情走向的作用外,相信我國觀眾是不會拿它太當回兒事的。畢竟所謂“美國精神”這些年被販賣得太多,日子一長自然了無新意。
《蜘蛛俠3》里的毛病都是大片的毛病。雖說這么多的毛病,但當我看過《蜘蛛俠3》,又看到張藝謀、賈樟柯對大片的抗議時,我還是愿意堅決地站到美國大片的支持者行列里。因為在張、賈的言論里我看到了本土藝術家某種來自弱勢的急切。對民族電影發展的責任感不是這么來維護的?看驂合鄬峦鈦淼漠a品,來保護低層次的、故事都很難講得圓的本土大片與本土藝術片,這難道不是一種不正當的文藝競爭,和本土保護主義嗎?
兩位導演的出發點里,固然有愛國心和呵護本行業的熱忱在做支撐,可如果真按他們建議的那樣搞了,考慮到中國電影現有的機制,犧牲利益最多的恐怕還是觀眾。說得不好聽一點,你敢對進口片關門,被逼急的影迷就會加倍去支持盜版,到后來最吃虧的還是中國電影。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選擇權在自己手里”。我不知道張藝謀和賈樟柯發起“本土電影保衛戰”時,看過《蜘蛛俠3》了沒有。他們自己應該好好掂量掂量這句臺詞,別老想著抄近道。(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