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新聞周刊:娛樂圈十年:"香港制造"似水流年(3)
2007年06月18日 16: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1999年他第一次去內地拍了一部合拍電視劇《上海之戀》,卻沒想到一直熱播,兩年后他再去上海,在餐廳還受到了熱烈的簇擁,跟劉德華在香港的待遇一樣。

  2003年,周將事業重心轉移到北京,可是連龍套都跑不上了。如今,他每日只看內地娛樂新聞,已是一口京腔京味。他說,圈內很多朋友都來北京發展了,多是散兵游勇,雖然紅得慢,但總好過那個日益衰落的香港娛樂圈。

  香港文化的悲哀

  這10年,香港的娛樂人看到的是香港味的消逝,內地的娛樂人卻看到是香港人的融合。

  前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文雋認為,香港電影這種模糊化的態度,也并非壞事。他始終認為所謂的“香港電影”就是大中華電影的概念。

  伴隨著唱片業的滑坡,電影市場的蕭條,香港人對于電視的關注卻始終不減。追根溯源,香港的一切娛樂精神皆來自于電視。在電視還是主流媒體的70年代,伴隨經濟起飛,一些新的東西出現在電視上。無線電視臺從1967年創臺到1976年,被林奕華稱為是香港的電視文化最有活力的幾年,出了很多像徐克、許鞍華、杜琪峰、林嶺東這樣的創意人才。

  當時,電視的節目類型很多,綜藝、連續劇、單元劇、紀錄片以及一小時的電視電影,節目用影射的手段來表現社會時事。而到了1977年,無線高管緊縮支出,梁淑儀帶著一批人出走。這些人,之后帶活了香港電影。

  而之后的無線電視臺,節目日益固化,大走煽情路線。這種情況從1981年至今,已有25年沒再改編節目安排。

  林奕華認為這使得香港沒有累積創意人才和編劇制度,更沒有對創意加以尊重。做創意的人大部分都流失了,堅持下來的人賺得比10年前還少。這是直接導致香港電影和音樂沒落的誘因。

  香港日前正在熱播一部叫《師奶的兵團》的電視劇,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完全抄襲美劇《絕望的主婦》,但香港人不在乎,300萬人如癡如醉地跟看。

  “香港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內在機制——對新東西很抗拒,因為會威脅到他的安全感,怕被人覺得笨。”林奕華說。

  然而最令林奕華擔心的是,這種80年代的香港——表面上繁盛里面卻千瘡百孔的分裂狀態,內地人卻對此格外鐘情。他說,“香港制造早就死了,但很多人卻還面對著一個埋葬在棺材里的尸骨留戀。我怕這種反智的狀態會影響日后的內地文化生態。”

  “香港文化的悲哀之處,是識時務的聰明人比比皆是,但愿意改變的人卻少之又少。因為這是一個以消費來定義人生意義的社會。”林奕華說。 ★

[上一頁]  [1]  [2]  [3]

 
編輯:張哉麟】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