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13日電 (記者 郭晉嘉)13日,全國華僑農場產業結構調整現場會在重慶啟幕。國僑辦副主任馬儒沛、華僑農場所在7省(區)僑辦負責人和30多個華僑農場負責人齊聚一堂,深入探討華僑農場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之路。
全國84個華僑農場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為安置從馬來西亞、印尼、緬甸、印度、越南等國的難僑而設立。華僑農場由于政策性、社會性負擔較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不快,廣大歸難僑的生產生活水平也相對較低,他們迫切希望加快華僑農場的改革和發展。
馬儒沛在會上說,近年來,全國84華僑農場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廣大職工和歸難僑的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當前華僑農場要注意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著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場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職工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談到華僑農場今后產業發展思路時,馬儒沛說,華僑農場要根據自身區位、資源特點,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內部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綠色生態農業,改進農業生產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同時,各地僑務部門將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華僑農場,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高科技產業和電子電工、生物醫藥等現代制造業,促進華僑農場向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化經營方面發展。
為期2兩天的會議中,重慶市農科院專家將現場講授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基本規律和相關知識,代表還將考察重慶的農業產業化基地。來自基層一線的華僑農場負責人將與有關專家座談,就如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快速發展進行交流。
![]() |
【編輯:朱鵬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