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華僑華人為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發揮僑的優勢,引導僑胞參與海西建設,特別是促進“兩個先行區”建設等方面,福建省僑辦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日前,記者走訪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曾曉民。
記者:福建是僑務大省,福建的僑務工作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曾曉民:福建是著名僑鄉,“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的足跡”。旅居海外的閩籍華僑華人1200多萬人,還有歸僑僑眷600多萬人。福建不僅僑多,僑對福建的貢獻更為突出。改革開放30年來,福建引進的境外資金700多億美元中,僑資就占400多億美元。30年來,福建旅外僑胞對故鄉的各種捐贈達200億元。可以說,“僑”已成為福建省的一大特點、一大優勢,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也是一大貢獻、一大促進。
國務院對海西建設的支持是做好僑務工作的新優勢、新動力。作為福建省政府主管僑務工作的辦事和管理機構,近年來,福建省僑辦堅持以國外僑務工作為主導,國內僑務工作為基礎,把為僑服務和為經濟建設服務統一起來,引導僑胞更多地關心并參與海西建設,逐步形成“海外聯海西、八方聚八閩”的良好局面。
記者:國務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西的意見為福建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省僑辦將如何乘此東風,并通過今年開展的“工作創新年”活動,進一步打響品牌,提高為僑資企業服務水平?
曾曉民:福建的3萬多家外資企業中,僑資企業占70%以上。作為僑務部門,我們以“福建海外僑商投資與貿易”為品牌,積極搭建“福建海外華僑華人經貿協作網”,實現在線項目征集、信息發布、產業推介等功能,組織、邀請僑商參加經貿活動,建立海外僑商和省內企業對接與合作的便捷通道,為省內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鋪路搭橋。
我們力爭在3年內發展1萬家(名)省內企業和海外僑商成為這一網絡的會員,搜集并發布協作項目3000個;通過這一網絡和其他活動,促成更多僑資企業的經營活動與“9·8”投洽會、“4·8”臺交會、“5·18”海交會、“6·18”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等省內經貿活動對接,并讓這一網絡同各經貿活動的網站和海外僑商網站建立鏈接,實現資源共享。
記者:在做好華裔新生代和新華僑華人工作,用心涵養僑力資源方面,省僑辦有哪些具體措施?
曾曉民:針對老華僑華人年事漸高,新華僑華人陸續接班這一基本情況,省僑辦變被動接待為主動邀請,積極開展“閩僑精英故鄉行”等活動,以小規;蚣彝ソM團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邀請著名僑領家族、閩籍僑胞財團回祖籍地考察訪問,增進閩籍僑領對祖籍地的感情,加強與海外閩籍財團企業接班人的溝通合作,為海西建設提供持久有力的支撐。
海外華文教育,是涵養僑務資源的基礎工作,僑胞把這當作留根希望工程。從2008年開始,我們把與國務院僑辦合辦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福建營的工作重心下移,以重點僑鄉為主,與各市、縣、區僑辦合作舉辦。這樣做調動了海外僑團和各地僑鄉以及僑務部門的積極性,使活動的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我們還要加大海外華文教育師資培訓力度,繼續選派華文教學骨干和志愿者赴東南亞任教,逐步完善海外華文教育體系。
記者:如何充分發揮僑商和僑胞專業人士的海外優勢,提高僑務部門服務海西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曾曉民:海外僑商熟悉當地法律法規,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和商貿經驗;僑胞專業人士掌握當今世界的高新技術。我們要發揮僑胞這些方面的優勢,以行之有效的舉措,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作貢獻。
首先,引導更多有優勢的僑商在省內經貿活動中進行合作;其次,在已建立全省海外僑胞專業人士資料庫的基礎上,完善海外僑胞高新技術人才數據;第三,舉辦“僑商海外合作項目對接會”,組織省內企業到海外項目開發,開辟更便捷可靠、安全有效的國際合作通道。
福建僑務工作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工作實踐證明,閩籍海外鄉親是促進福建大發展的重要外部力量,是福建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福建的主要橋梁和紐帶,也是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不可替代的海外力量。做好僑務工作,我們責無旁貸。(章文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