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厚鏵:政府關注大學生就業
夏耘
澳門特首何厚鏵首次表示關注本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認為從政策及長遠發展,資訊科技工業及旅游服務業將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發揮所長的機會。
這個訊息可以作為大專學生尋求發展的“指路明燈”。
過去,大學生實在太旁徨了。本是雄心萬丈的中學畢業生,報讀大學時首先碰到選科的煩惱:“哪一門學科較可靠?”哪一門日后有好出路?”政府、社會不能回答他們的疑問,因為政府本身也迷失了,不能提供這方面的明確訊息。臨近畢業時,又困惑于“畢業等于失業”、“為怕失業而繼續升學”等心結。學得一身所長,躊躇滿志,卻因就業艱難而苦無展能機會。
大學生不同于失業工人,很難要求他們長期屈就低收入、低技術的職位。即使他們為求工作經驗而自降身價,見步行步,但長此下去,對社會并非好事。人才是社會最珍貴的資源,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應有合理的尊重和待遇,不應藉詞時勢糟蹋人才,浪費人才。
大學生畢業等于失業,孰令致之?有人歸咎于整體經濟低迷,結構性失業所致。歸根究底,是前澳葡政府迷失施政方向感。施政失去方向,經濟前景不明朗,社會發展沒有導向,工商業者及廣大居民無所適從。前政府曾經高調提議興建離島醫院,計劃最終因財政緊絀而不了了之。然而當年不少中學生卻因當局信誓旦旦而報讀醫科,以為將來有前途有出路。結果反令大學醫科畢業生供過于求,情況日益嚴重。
澳門回歸后,人們把澳門未來的發展寄托于特區政府,希望特區政府能掌好舵,讓居民看到前景。如今,何厚鏵給大學生的“貼士”,應可摸準澳門未來經濟發展的脈搏。對于資訊科技工業,政府成立半年多以來確實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主管資訊科技發展部門,制訂科技網要法,開放流動電話和互聯網市場,提高澳門在知識經濟浪潮中的競爭力。何特首曾有精辟之言:澳門不需要辟出什么地方搞“數碼港”、“數碼門”,因為以澳門的特點,整個澳門都可以拿來發展資訊科技。特首這番言論,當可體會政府發展資訊科技的決心以及澳門本身的發展優勢。
寄望旅游服務業發達,除了近期落實“漁人碼頭”大型計劃,更令人們聯想到明年政府處理賭權的問題,將為本澳經濟開創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特首的態度已十分明確,政府部門、高等教育機構亦適宜配合,明晰政策,評估人力資源,創造條件,真正讓大專畢業生學以致用,發揮所長。
【澳門日報7月27日消息】行政長官何厚鏵昨日評論大學生就業問題,指大學生有好的出路是政府的關注重點。
何厚鏵昨被傳媒問及失業問題時主動指出,政府現時最關注的是大學生將來的就業問題,希望能為大學生提供更好和可以發揮所長的就業機會。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發展資訊科技工業和旅游服務業等行業,相信能令大學生將來有更好的出路。
至于解決目前本澳的整體失業問題,何厚鏵表示,政府現時已經盡最大努力控制外勞輸入,相信在控制之下一定可以更有效地騰出更多空缺予本地工人。例如建筑行業,明年將有一連串大型建筑,以及一些個人投資開展,相信屆時可以滿足建筑工人的就業。
但何厚鏵承認,本澳的失業屬于結構性問題,短期內難完全解決。目前的解決辦法,除了控制外勞,還會擴大社會福利制度安全網,盡量放寬限制,使失業工人得到基本保障。
(摘自《澳門日報》200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