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bangkok-akt.com  
logo.gif Media999 ad

來自中國的音樂天才
李云迪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奪冠

  文/龍鎮洋閆洪師

 

中國誕生的“鋼琴王子”李云迪。賈國榮 攝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堪稱音樂界的奧運會。它是被國際音樂界權威公認的、世界上規模最高、演奏難度最大的比賽之一。其評委之挑剔與選拔之嚴格也表現其寧缺勿濫的一面:在過去兩屆,其第一名都為空缺。50年代傅聰曾獲該賽第三名,成為中國樂壇盛事,奠定了其在音樂界的地位。如今,深圳的少年李云迪一舉奪魁,填補了該賽連續15年的空白,也是華人首次獲得該大賽金牌,更是此賽開辦70多年來奪冠的最年輕的鋼琴家,這是中國音樂界的殊榮。

  美妙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當深圳藝術學校高三學生、18歲的李云迪于10月19日深夜在波蘭首都華沙奪得第十四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桂冠的消息傳來,他的名字便從中國走向世界。

  15年來第一位天才

  把“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比喻為音樂界的奧運會應該是恰當的,因為這個比賽被國際音樂界權威公認為是世界上規格最高、演奏難度最大的比賽之一。

  這個賽事規格之高可以從評委的挑剔略見一斑,在過去的兩屆,由于評委認為參賽者中缺乏完美詮釋蕭邦的演奏,所以第一名的位置都是空缺的。在這種情況下,當李云迪以無可爭議的演奏征服所有在場聽眾和23名挑剔的評委后,難怪有外國傳媒把他說成是“15年來第一位世界音樂天才”。更讓世界音樂界側目的是,李云迪在年齡上為該賽事創下了新的紀錄,成了該比賽自1927年舉辦以來奪得桂冠的最年輕的鋼琴家。

  據路透社報道,當李云迪和波蘭國家愛樂樂團一起完成最后一個高難度動作──演奏蕭邦的E小調鋼琴協奏曲,全場所有聽眾,包括評委,都起立為他鼓掌。當評委宣布他奪得本屆比賽的桂冠,很多聽眾蜂擁過來將他高高舉起。

  波蘭評委愛德華.奧爾在賽后這樣評價李云迪,“他的演奏非常平衡、恰到好處。他不是那種讓一部分聽眾贊不絕口同時又讓另外一部分聽眾嗤之以鼻的演奏家。”

  長發飄飄、而又格外溫和的李云迪賽后對記者說:“我感覺自己會奪冠。我覺得聽眾很喜歡我,我非常感謝他們。”

  這場比賽共進行了兩周,有來自世界各地的98名選手參加。奪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選手分別來自阿根廷和俄羅斯。

  愛好音樂的母親對他影響很大

  如果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女人,那么讓18歲的李云迪取得今日成就的女人,毫無爭議就是他的母親──張小魯。

  作為50年代出生的人,張小魯和丈夫李川經歷了那個年代的所有政治運動,人生經歷跟那個年代的同齡人沒有太大差異。不過身材修長的張小魯卻特別喜歡跳舞和音樂。所以當她在80年代初迎來自己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骨肉時,她決定把自己的興趣傳遞給尚在腹中的李云迪。

  據她回憶,她經常進行的胎教都是一些古典音樂,《梁祝》可能是放得最多的一首。可以說李云迪結緣音樂和詮釋蕭邦的歷程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李云迪已經將蕭邦的音樂之美融匯心中,再現在琴鍵之上。

  也許胎教成功的原因,一歲多的李云迪就很喜歡聽歌和唱歌,而且發音很準。三歲多的時候,每逢逛商店,李云迪總對商場中的樂器戀戀不舍。不過他鍾情的第一件樂器并不是鋼琴,而是手風琴。所以在4歲生日那天,李云迪從父母那里得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件樂器──最簡單的4貝司手風琴。

  從那一年起,李云迪就開始到重慶市少年宮學習手風琴。這個啟蒙過程,其實是母子倆共同進行的。因為李云迪不懂樂理,張小魯只有陪讀,然后回到家中再慢慢給兒子講解。經過幾個月的啟蒙,李云迪很快就顯露出他的音樂上的神奇天賦,而且進步神速。1987年3月,5歲的李云迪從重慶到成都參加四川省少兒手風琴比賽,奪得了第一名。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場音樂比賽,所得勝利也是他音樂歷程上的第一束鮮花。

  不過,點燃了天賦的李云迪,在音樂上的長進速度遠遠超過了生理上的長進速度。手風琴越換越大,加上重慶悶熱的天氣,每場演奏歸來,李云迪不僅帶回了嘉獎和贊譽,同時還有一身通紅的痱子。1989年,張小魯實在不忍再看見兒子幼小的身軀被龐大的120貝司手風琴折磨,到了7月她毅然決定讓還沒滿7歲的李云迪放棄手風琴,改學鋼琴。據張小魯說,這個決定讓李云迪當時的手風琴老師掉了眼淚,因為老師非常喜歡他。不過這個決定卻讓李云迪從此步上了命運的正軌。

  名師高徒結緣深圳

  把李云迪領入鋼琴的神圣殿堂的是重慶少年宮的一位很普通的老師,他跟這個鋼琴啟蒙老師學習了兩年多。1991年經朋友指引,張小魯為李云迪找到了徹底改變他命運的恩師──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教授。這對師徒也從此結下了不解的音樂之緣。李云迪在但教授的指引下,音樂天賦真正開始勃發。1993年獲得重慶市首屆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1994年又奪得在北京舉行的首屆“華普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同年還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從這年起,李云迪父母把鋼琴視為兒子的專業。此后他每天練琴的平均時間都在5個小時以上。

  從這一年起張小魯也辭去了工作,專門到成都四川音樂學院附中陪讀。此后,她再也沒有找過一份工作,培養李云迪成了她的第一要務和生活的全部。

  199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再次改變了李云迪的命運。這年6月,剛剛在美國獲得斯特拉文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少年組第三名的李云迪和母親、恩師三人取道深圳返回四川。深圳藝術學校盛情接待了他們3人,還特別為李云迪舉行慶功晚會,讓李云迪為全校師生表演。事后,深圳藝術學校領導盛情邀請但教授和李云迪加盟。

  學校提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不僅免去李云迪的所有學習費用,還承諾提供住房和出國參賽費用。經過再三考慮,但教授和李云迪接受了深圳藝術學校的邀請。李云迪一家也舉家從重慶南遷深圳。

  這是李云迪真正順風順水、聲譽鵲起的階段,因為至此,他扣擊世界樂壇大門的重要因素──天賦、母愛、恩師和經濟支持,全都已經匯合。

  回顧兒子的成長過程,張小魯說:“在性格和愛好方面,李云迪跟其他同學沒有太大差別,很懂禮貌,跟同學老師相處都很好。除了音樂,他也喜歡體育運動,打乒乓球和游泳都不錯。”說到來深圳的5年,李川和張小魯夫婦非常感激。夫妻倆都說:“李云迪有今天的成就有好幾個重要的因素──自己的天賦、恩師的栽培,深圳藝術學校和深圳文化局的扶持和關心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缺少這個真的是很困難的。”

  這雖然是李云迪父母的感激之言,但從李云迪的簡歷可以看出,李云迪參加國內外比賽的機會確實在1995年后大大增加了。而他的天才為音樂界所認識,也確實是自從來深圳幾年在國內外比賽頻頻得獎開始的。所以張小魯夫婦說:“李云迪今次能夠得獎既是國家的光榮,也是深圳的光榮!”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2000年10月17日是波蘭偉大作曲家蕭邦逝世150周年的紀念日,所以第十四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也特別有意義,國際音樂界和波蘭都很重視這次比賽。世界上,可以跟蕭賽比肩的,只有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和布魯塞爾的伊麗莎白女王鋼琴比賽。

  蕭賽的發起人是波蘭著名鋼琴教育家茹拉夫萊夫先生。其初衷是為了消除當時一些青年對蕭邦的曲解。該比賽自1927年1月開始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辦,其后每5年舉辦一次。1937年的2月至3月舉行第三屆,1942年因二次世界大戰停辦。1970年的第八屆后,改為在10月舉行,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經過多年的嘗試,現在該比賽的目的除了堅持維護蕭邦音樂精神外,還著力于發現蕭邦音樂的優秀詮釋者。比賽規模也在逐年擴大。

  李云迪簡歷

  1982年10月出生于重慶市,現為深圳藝術學校高中二年級學生。

  1989年7月開始學習鋼琴。1991年起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教授。

  1993年7月,獲重慶市首屆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1994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華普杯”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中獲第一名,同年以鋼琴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

  1995年6月,在美國斯特拉文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三名。

  1997年12月,在首屆香港中國作品鋼琴比賽最高級別組《黃河》比賽中獲第一名。

  1998年5月,在美國南密蘇里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少年組第三名。

  1999年3月,在荷蘭舉行的世界著名的第五屆李斯特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第三名。

  1999年7月,在美國舉行的吉諾、巴考爾世界青年藝術家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金獎(第一名)。

  1999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第三名。

  1996年至1999年,李云迪作為特邀獨奏演員曾隨深圳少兒藝術團和深圳交響樂團兩次出訪歐洲──奧地利、匈牙利、德國、捷克等國家。他在著名的維也納音樂廳、柏林愛樂音樂廳和捷克斯美塔娜音樂廳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等作品,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了極高的贊譽。

  1995年至今,他曾多次應邀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香港小管弦樂團、武漢交響樂團、深圳藝校交響樂團等合作或獨奏,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珠海、武漢、海口等城市的音樂廳演出,受到了廣大觀眾及業內外人士一致好評。

  摘自《深圳周刊》2000.10.3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Media999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