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bangkok-akt.com  


景德鎮 在砸CHINA的牌子

文/劉志華

 

景瓷還能發揚光大嗎?

  1991年,朱镕基總理視察江西時指出:中國只有一個景德鎮,要加強景德鎮陶瓷工業的技術改造,把景德鎮建成中國主要的出口瓷基地。

  時隔10年,景德鎮陶瓷工業的情況怎樣了?春節過后,記者赴景德鎮實地采訪,目睹了昔日瓷都的種種怪現象,竟然驚奇地發現一種可怕的思想像蒿草一樣在人們的大腦里瘋長:景德鎮在砸CHINA的牌子!

小作坊遍地開花

  曹德港,原景德鎮市陶瓷供應處汽車隊汽車維修工。上個世紀90年代,曹德港下崗了,與曹德港同時下崗的還有汽車隊的其他100多名職工。

  曹德港與沒考上高中的小兒子一合計,發現元朝和明朝的仿古瓷在市場上有一定的銷路,便決定由父親在家負責生產,兒子負責對外經營。于是在1995年,曹德港在汽車隊租了一間20平方米的閑置車庫作為作坊,臨時請了幾個師傅,就這樣,曹德港半道出家,搞起了陶瓷。整個汽車隊的100多名下崗職工,和曹德港一樣搞陶瓷的還有七八家。

  再后來,曹德港在外地做服裝生意的大兒子,在他和小兒子的帶動下也開起了一家自己的仿古瓷作坊。雖然都是做仿古瓷,但他們之間有著各自的特色,他們把元、明兩個朝代的皇帝分塊,做不同皇帝時期的仿古瓷,決不重復。曹德港說:「現在生意難做,首先要避免內部競爭。」

  到去年,曹德港的作坊已經發展到了100多平方米,每個月的租金60元。「除去租金、師傅的工資和陶瓷本身的成本,現在掙不到幾個錢了。」曹德港說,「前幾年陶瓷生意還挺好做的,但如今是越來越差了。」

  據了解,景德鎮市從1995年起,對陶瓷工業進行了改革。首先在8戶困難陶瓷企業中進行「兩權分離、劃小核算單位、實行風險承包」的改革試點。在此基礎上1997年在20戶陶瓷企業中推行「售、股、租、包、并、破」為主要內容的產權制度改革,繼而在全行業中推廣。

  按照這些改革方案,景德鎮市原有的許多國有陶瓷企業分別被劃成許多小塊,承包給私人。這當中包括景德鎮原來非常有名的十大瓷廠中的七家。「從外表上看,一些國有瓷廠還在,事實上里面是各自獨立的作坊。」曹德港說。

  據2000年8月10日的《景德鎮市陶瓷工業改革與發展情況匯報》統計,截止1999年年底,景德鎮市有陶瓷工業企業2400家,其中公有制企業94家,非公有制企業2306家,非公有制陶瓷企業從業人員38100人。實際上,包括沒有登記在冊的個體、私營作坊在內,景德鎮市非公有制陶瓷企業不下4000家。在這4000多家作坊企業當中,相當多的是由曹德港這樣的下崗工人創辦的。

景瓷快要爛了

  江西[瓷都]景德鎮瓷器一條街上,如今每天都擺滿各種瓷器,任人精心挑選。

  曹德港告訴記者:「由于個體業主之間無規則地壓價,現在景德鎮的瓷器都快要爛了。」

  另一個個體老板聽說記者要了解景德鎮瓷器目前存在的問題,很乾脆地說:「三陽開泰瓷器你知道嗎?曾經是鄧小平贈給外國的禮品,過去至少要賣300多元,而現在只要你到景德鎮『賽寶坦』瓷器街看看,30元的、40元的、50元的,任由你挑,并且保證質量。這些情況去年當地一家都市報也有過報道,但就是沒見有什么反應。」

  去年9月,曾經在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工作了20年的景德鎮市旅游局副局長鄭鵬在接受當地記者采訪時痛心地說:「技術的進步,工藝的改進,正面效應沒有得到,負面效應倒得到了。由于競爭,把陶瓷藝術的價值給剝離了,從高檔價位走到低檔價位,從貨架走到地攤,這是什么邏輯?如果茅臺酒從300多元降到30多元,誰還要呢?」

  在景德鎮最有名的陶瓷商廈--金昌利A22號品雅齋瓷版畫行,老藝人夏宗澤指著一塊長約60厘米、寬約40厘米的瓷版畫告訴記者:「景德鎮瓷器無論是工藝美術瓷,還是日用瓷,都存在著無規則的惡性競爭。比如這樣一塊山水瓷版畫,我賣480元,肯定有人在賣400元,又有人在賣350元,甚至更低。」

  他對記者說:「現在你去看看,我們搞瓷版畫的還有幾家在正常生產經營,很多都打出了『店面出讓』的牌子,這都是同行業競相壓價導致的后果。」 夏宗澤還說:「按理商品的降價應有個底線,上下浮動應有一定的幅度,這牽涉到所有景瓷人的共同利益。」

  「但是絕大多數景瓷人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沒有認識到這個共同利益的重要性」,金昌利二樓A29號向陽瓷廠日用瓷銷售部負責人余期龍說:「尤其是在日用瓷器方面,這種無規則的壓價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相同的瓷器,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甚至不惜低于成本價,恨不得將對方置于死地。等到發現同行業的共同利益已經受到損害時,整個行業的利潤已經很小、甚至沒有了。」

  諸如這類「殺雞取卵」似的競相壓價的現象,不僅只在景德鎮「生機勃勃」,還有人將它帶出了家門。在去年的蘭州陶瓷交易會上,景德鎮一個個體戶豎起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景德鎮名瓷大降價」。「景德鎮」這塊靠幾代瓷工澆鑄而成的金字招牌,就在這個個體戶不負責任的野蠻行為中黯然失色。景德鎮人聽說此事后都憤憤不平地說:「你個人低價賣,怎能說『景德鎮名瓷大降價』?」類似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難怪對記者所說的景德鎮瓷器的聲譽在外有所下降這一消息,不管是老瓷人還是剛出道的瓷人,都淡然地笑笑說:「這是必然的,很正常」。

李鬼橫行無忌

  玉風瓷廠是景德鎮現在少有的國有瓷廠之一,也是景德鎮為數不多的有創新意識的瓷器生產廠,從90年代初的玉風一號杯、二號杯,到現在的「2001杯」和「哈哈杯」,玉風廠生產的茶杯花樣更新多達70余種。

  然而,在這創新的背后,卻是一種存在已久的無奈。

  據了解,當玉風廠的茶杯開始走俏市場時,各種各樣的假冒產品便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令他們防不勝防。你叫「玉風」,他就叫「王風」、「玉鳳」;你賣5元,他只賣2元,甚至1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市場上仿制「玉風」杯的,最多時竟有50多家,而這些李鬼廠家絕大多數是在景德鎮。

  玉風瓷廠廠長萬秀英去年12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玉風瓷廠每次生產的新品種茶杯大都申請了專利,但這些專利卻難以保護,即使是查到了假冒廠家也無可奈何。

  與玉風瓷廠的玉風杯有著相似命運的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的「龍珠閣」商標,是景德鎮少有的已經注冊的商標之一『龍珠閣』商標是塊『唐僧肉』,誰都想吃,誰都可以吃,誰都在吃」。

  為什么「龍珠閣」的商標可以隨便搞到呢?有人告訴記者,這主要是「龍珠閣」商標的貼花可以隨處買到,個體私營主只是將買到的貼花貼到陶胚上再加工而已。至于為什么有關部門對此現象不加以制止,有人說:「這么多問題,誰會不知道呢?工商、稅務部門只管收費、收稅。」

「景德鎮」商標隨意貼

  2月5日,景德鎮市陶瓷協會知識產權部部長章耀民告訴記者,「景德鎮」商標是在197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全面清理整頓注冊商標、統一商標注冊號時,重新確認并予以保留的注冊商標。1997年,由于景德鎮市有關部門領導商標法律意識的淡薄,「景德鎮」商標在注冊商標法定10年有效期屆滿時,竟然因未及時補辦續展手續而被國家商標局注銷了。

  章耀民拿著國家商標局1999年7月28日重新頒發的「景德鎮」商標(第1299950號)《商標注冊證》說:「依照《商標法》和《商標法實施細則》,以及《景德鎮市陶瓷產品宏觀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從證書頒發之日起到2000年12月31日,凡未經我們陶瓷協會授權而使用『景德鎮』、『中國景德鎮』、『景德鎮制』、『景德鎮名瓷』等標志的陶瓷產品,如果外包裝沒有打上瓷器企業自己廠名、廠址的,都屬于侵權行為。」

  在到過的景德鎮一些陶瓷市場,記者幾乎找不到沒有不使用「景德鎮」這一商標的外包裝。絕大部分瓷器的外包裝沒有印出瓷器生產廠家的廠名和廠址,相反,只有紙箱廠的廠名和廠址。記者問了10多戶個體作坊和瓷器商店,只有一戶知道「景德鎮」是已注冊的商標,不準隨便使用。

銷售主渠道名存實亡

  據了解,景德鎮的陶瓷銷售有兩大主渠道--江西省陶瓷銷售公司(負責國內銷售)和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負責對外出口)。在1989年4月編的《江西40年》(景德鎮市卷)中這樣評價兩大主渠道之一的江西省陶瓷銷售公司:

  經過40年的發展,江西省陶瓷銷售公司已經發揮著主渠道作用。公司銷售網絡已遍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個中心城市。

  公司歷年來(景瓷)銷量都要占景德鎮日用瓷年產量的1/3,占年銷總量的1/2,年銷量在1億件左右,年創利潤100萬元左右。

  「事實上,現在這兩大銷售主渠道都已經名存實亡了。」景德鎮陶瓷學院工商管理系陳國華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采訪中,記者不止一次地聽到這種與昔日截然相反的評價。個體業主曹德港也告訴記者:「過去有兩大銷售公司作龍頭,陶瓷工業有整體規劃,有頭緒。現在兩大公司都癱瘓了,自身難保,哪里還談得上管理我們。或許他們想過對我們要加強管理,但是現在的陶瓷個體作坊太多了。整個景德鎮像我們這樣做仿古瓷的就有200多家,他們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現在景德鎮的銷售渠道很分散,絕大部分是個體作坊各自為營地單打獨斗,某瓷廠銷售部人員告訴記者,「兩大公司原有的銷售網絡很多都已經沒有發揮作用了,很可惜,再要搞出那樣完備的銷售體系已經很難了。」

  個體作坊的各自為營、單打獨斗導致的結果,不僅是銷售渠道的分散和紊亂,還導致了很多大批量陶瓷訂單的喪失。

  一位自稱從陶瓷業轉行開出租車的司機說,前兩年,美國有一家公司準備下定單在景德鎮做1000萬美元的瓷器,條件是為了保證瓷器的質量,只能由一家企業來完成。但是找遍景德鎮,竟沒有一家企業有這個能力將這張訂單拿下。最后,這份美國公司的大額訂單被湖南省瀏陽市給拿走了。

摘自《黑龍江晨報》2001.3.5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