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最新報道

相關報道

航天知識

航天人物

人類太空夢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事業大事年表


      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56年3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我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我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副總理向中央提出《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5月26日,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討論同意,并責成航委負責組織導彈管理機構(國防部五局)和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15日,聶榮臻副總理就發展我國導彈事業向中央報告,提出對導彈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17日,中央批準了這個報告。

    1958年1月,國防部五院制訂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發展規劃綱要。 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后,我國一些著名科學家建議開展我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進行有關學術活動。 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科學家負責擬訂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581”任務,成立了“581小組”,議定建立三個設計院落。8月,第一設計院成立。11月,遷往上海,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 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60年2月19日,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9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我國仿制的蘇聯“P-2”導彈首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我國獨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失敗。 1963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領導,研究制訂星際航行長遠規劃。 1964年4月29日,國防科委向中央報告,設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64年6月29日,我國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5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準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運載火箭發展規劃。 中央專委責成中國科學院負責擬訂衛星系列發展規劃。

    1965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委托,召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 1966年6月30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

    1966年11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開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我國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67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歸國防科委建制。 1970年1月30日,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于“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制人員代表。

    1971年3月3日,我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

    1971年9月10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衛星按預定計劃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遠程火箭試驗一種新的發射方式,獲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6月10日,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陳云、彭真、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講話。

    1981年9月20日,我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

    1982年10月12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回收艙準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中共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1984年4月8日,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16日,衛星成功地定點于東經125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1986年2月1日 我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20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1988年9月7日 我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云一號”。這是我國自行研制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12.25 海南探空火箭發射場成功地發射了1枚“織女一號”火箭,至此,中國低緯度區第一次火箭探空試驗圓滿結束。這次為期兩周的試驗共發射了4枚火箭。 

      1990年 4.7 中國自行研制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制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

    1990年7.16 9時40分,中國新研制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枚火箭是由中國新建的大型航天發射設施發射升空的,同時還為巴基斯坦搭載發射了一顆小型科學試驗衛星。

    1991年 1.22 下午18時23分,中國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緯度探空火箭——“織女三號”在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發射場發射試驗成功。 1994年 2.22 中國第一座海事衛星地面站通過驗收。它的建成填補了中國高科技的一項空白。

    1998年 5.2 中國自行研制生產的“長二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具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政治透析 | 經濟觀察 | 科教文苑 | 社會時尚 | 體育博覽 | 娛樂放送 | 軍事天地
兩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華人世界 | 國際了望 |
中新社專稿選介 | 中新社圖文專稿 | 中新社新聞圖片 | 中新社影視產品 | 中新社經濟信息

中國新聞社版權所有,所刊稿件務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