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2002年10月11日星期五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科教新聞

回國創業 對國家個人雙贏 “海歸”成為歷史潮流

2002年10月11日 09:00

  中新網10月11日電 “到目前為止,中關村科技園共吸引海外留學人員4000人,而近3年進駐科技園的海外留學人員是前10年的3倍。”10月8日,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人力資源處處長王立平披露說。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王立平透露,今年以來,中關村平均每天誕生兩家“海歸派”企業,截止到上月底,科技園區共有1357家“海歸派”企業。其中,34.5%的創業者是博士,48.4%為碩士。

  正在建設人才高地的上海,更是“海歸派”首選的城市。2001年,上海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比上年增長了95%。在此落戶的近2000家“海歸派”企業,幾乎占據了全國“海歸派”企業的半壁江山。到今年9月,上海已吸引海外留學人員3萬多人。

  對此,國家人事部部長張學忠評論:“中國正以蓬勃的姿態,迎接新一輪留學人員歸國創業熱潮的到來。一個潛力無邊、大有作為、足以讓留學人員展示才華的舞臺正在呈現。”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年均輸出兩萬名留學生。北大、清華等國內一流高校的理工科畢業生,選擇出國的幾乎近半。當40萬優秀人才涌出國門之時,多少國人曾痛心疾首地稱之為“人才的大流失”。

  王立平說,莘莘學子從大批出國到紛紛歸國,這種趨勢的轉折出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中后期。

  田溯寧、丁健就是在這個轉折點上回國的。這兩位被稱為“中國因特網建筑師”的“海歸”人員,1995年初首次將Internet帶到中國。

  丁健坦陳自己的心跡:“在美國的大學里,我聽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說,當你和一個領域共同成長的時候,你的成功幾率會特別大。我選擇回國發展Internet這條路,從來沒有猶豫懷疑過。”

  不久前,美國加州就業發展局發布的統計表明,今年上半年硅谷就業市場持續低迷,月平均失業率為7.55%,創下了18年來的最高紀錄。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經濟正以年均7%以上的發展速度快速增長,成為吸引海外留學人員的巨大磁場。

  據中國社科院最近發布的“中國留學歸國人員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海歸派”選擇回國看重的是個人的發展,78.8%的人選擇更能發揮本人才能的職業。

  身為美國美華輕型航空公司董事長、懷揣11項美國專利回國的董大為告訴記者:“我回國主要是看重中國的大市場。同樣的產品,國內生產的成本是國外的1/10,產品競爭力一下就提高了數倍,當然要回國創業。”

  9月初,剛從瑞士一所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李北,用打工掙的錢買了一張回國的機票。他說:“6年前出國時,我根本沒想再回來,但是歐洲經濟不景氣,在國外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挺難。中國申奧成功的當天,我就決定畢業后一定回國。”如今,李北已在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找到了工作。

  據有關部門介紹,截止到8月底,我國已建立60多家留學人員創業園,“海歸派”創辦企業近4000家,去年總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從1998年起,海外留學人員歸國人數年均遞增13%。

  “‘海歸派’回國創業,對國家、個人是雙贏的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說,“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是‘海歸派’事業發展的助推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要尋求更大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海外工作經驗、熟悉中國國情的復合型中高級人才,‘海歸派’正好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劉聲)


 
編輯:葉曉剛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