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林:釋放消費潛力最直接抓手是取消消費限制措施
視頻:尹艷林:建議取消住房、汽車等限制性消費措施,釋放消費潛力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5日電(記者 石睿)2025年7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超320萬億元,同比增長8.7%。1-7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4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近10萬億元。
“從金融數據來看,我國居民存款增長很快,增量也不小。因此,釋放消費潛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是取消一些限制性措施,讓有錢人去消費,繼而帶動市場,增加收入,推動經濟增長,形成良性循環。”8月14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
清理限購、限貨、限價等行政干預措施
尹艷林表示,有效需求不足是國內大循環存在的最大堵點,內需增長機制不健全,擴大內需還面臨著不少體制機制的障礙,一些行政性管制措施限制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限制性消費政策仍大量存在。
他認為,促進消費關鍵在于尊重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堅決摒棄行政隨意干預居民消費的慣性思維,調整不利于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全面清理現有不利于消費釋放,尤其是各類限購、限貨、限價等行政干預措施。
尹艷林還提到,健全稅收制度也會助力提振消費。例如,原來消費稅屬于抑制性消費稅,需要推進新型消費稅改革,探索將其轉變為鼓勵消費的稅收政策。此外,優化個人所得稅,包括調整稅率、增加抵扣等,可以增加個人實際收入,有利于促進消費。
轉變投資管理模式 讓企業投資發揮更大作用
全方位擴大內需也不能忽視投資的重要性。尹艷林分析,目前,投融資體制改革滯后,投資領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并沒有真正落實,民間投資在市場準入、招投標等方面面臨不平等對待和隱性制度壁壘,有些行業即使允許民間投資進入,但是投資比例、投資形式等仍受到一些限制。
對此,尹艷林建議,建立市場為主導的投資體制,將立足點放到為企業投資做好服務上,更加注重事前政策引導、事中事后監管,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全面實行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管理,轉變投資管理的思維模式。
同時,他表示,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政府投資一是要發揮彌補效應,彌補市場失靈;二是要避免擠出效應,讓企業投資發揮更大作用。(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
- 2025年08月21日 14:04:51
- 2025年08月21日 1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