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我也妹想紅啊!”東北三胞胎媽媽 意外闖出千萬GMV帶貨路?

分享到:
分享到:

“我也妹想紅啊!”東北三胞胎媽媽 意外闖出千萬GMV帶貨路?

2025年08月26日 11: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2025年8月的黑龍江饒河,老房子的塵土里飄著熱氣。

  然姐踩著梯子,給工人遞過一卷新電線。她扒在窗臺上朝外張望,三胞胎正在小院里轉著圈地跑,脆生生的嗓門撞在墻上。然姐紅蘋果似的臉蛋上泛著笑,這鮮活的熱鬧里,藏著她前幾年想都不敢想的安穩。

  這院子是然姐的根,也是她新生活的起點。三年前,她還是繞著燒烤爐轉一天的老板娘,現在卻能守著院子,陪著孩子,讓操勞一生的母親住上亮堂屋子。

  穿過屋子走出院子,道路盡頭是更大的世界。這是一條東北姑娘用勤勞和真誠,在時代里蹚出的新路。

  在快手,然姐一家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東北三胞胎一家”。她喜歡分享孩子們的日常。三個孩子不同的性格,成長中的好奇探索,一家人暖心互動,擊中了不少寶爸寶媽。僅僅一年半時間,她的賬號粉絲便從2萬成長到324萬。

  最近,一家人還作為快手親子及內容變現代表被邀請參加8月29日至31日在成都舉辦的“2025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

  把苦日子熬出甜

  然姐的手,早年是拿美容刷的。

  然姐沒念過大學,高中畢業讀了個不太正規的專科,上了一年半就黃了。之后,她投奔遠在青島的姑姑,學紋眉、做臉,在美容院一干就是六年。

  那段在外漂泊的日子,家中光景并不輕松。“我媽特別辛苦。”然姐回憶,“那時我姥、我姥爺身體都不太好,她既要照顧兩位老人,還得養狐貍、貉子——用來做羽絨服領子上那一圈毛。”

  六年間,電話里母親的聲音愈發疲憊,然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一個人在外面,我媽在家那么累,我又幫不上忙。”

  24歲那年,她卷著鋪蓋回了饒河,沒再碰美容,瞅準縣城沒大燒烤店,東拼西湊搞創業。“我家就這點好,父母不掃興,不管我做什么決定,他們都無條件支持。”

  那一年,毫無餐飲創業經驗的然姐開起了當時饒河縣最大的三層燒烤店,“生意挺紅火,好的時候一年能掙近百萬。”也是那一年,她認識了后來的愛人。然姐笑道:“他天天來吃燒烤,連著一個月,我琢磨這人怕不是有毛病,后來才知道是奔我來的。”

  搞對象后,愛人在她店旁邊開了家大鍋燉,倆人成了當地餐飲界的“神雕俠侶”。婚后日子剛穩當,三胞胎來了,然姐懵了:“當時很糾結,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正常,怎么別人都懷一個、兩個,我能懷三個?身邊有個朋友的孩子有缺陷,自閉癥、腦癱的新聞也看得多,就忍不住瞎想。”

  擔驚受怕了一整個孕期,隨著三個娃的啼哭聲響徹產房,然姐牽掛的心總算落了地。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另一重擔心——

  三個娃,咋養啊!

  于是,生完孩子剛出月子,然姐就回了店。忙碌的生意背后,是對孩子深深的虧欠感。夜深了,看著三張睡得甜蜜的小臉,然姐心里發空。

  “三胞胎四歲左右時,我突然意識到,這四年好像一眨眼就過去了,自己根本沒怎么陪他們。”那點遺憾像根刺,后來成了她拍短視頻的由頭,“如果不好好記錄,等他們長大了,童年里可能都沒有我的影子。”

  “那時候哪敢想成為網紅?”

  2022年的初春,火鍋店交給店長打理后,然姐終于有了閑。

  她隨手注冊了一個快手賬號“東北三胞胎一家”,沒事就拿著手機蹲在院子里拍娃。“那時候哪敢想成為網紅?純粹就是想記錄生活。”

  然姐回憶,初期的視頻反響平平,“也沒有特別火,就幾百到一兩千贊,大家看個熱鬧,因為三胞胎比較稀奇,而且他們仨長得不一樣,還有人懷疑是不是在作秀,找了三個不同的小孩來拍。”

  她沒當回事,拍視頻也毫無章法,領孩子去景點打卡,或是演成語小劇場,“咱饒河就這點地方,拍來拍去沒新意。”

  直到有回拍老大吵著要吃燉雞,老二翻著白眼懟:“你咋啥都想吃?”那段視頻火了,點贊漲到70萬,評論區炸了鍋:“老二是個狠人!”“這三個孩子太逗了!”

  然姐琢磨過味來。“老二性格特別勤快,愛動,正是他的這個特點,讓我找到了拍攝的靈感。”她開始在視頻中加入東北元素,捕捉三胞胎兄妹間的日常趣事。“把生活中的小事拍出來,大家反而更愛看。也不費腦子,每天發生什么就拍什么。”

  然姐的鏡頭里,多了東北的熱乎氣。冬天在院子里鏟雪,仨娃裹著棉襖滾成一團;盛夏帶著孩子種菜,老二拿把小鋤頭舞得有模有樣;春風刮起楊絮,她蹲在灶臺前貼玉米餅,蒸汽熱熱騰騰……

  越來越多的網友愛上了這淳樸可愛的一家人。粉絲慢慢漲起來,可她和愛人卻總覺得“評論區的贊不真切”。“我們不是特別愛社交的人,基本不怎么出門,也不知道外面人怎么看,所以心態上沒什么太大起伏,看評論就跟看朋友圈似的。”

  直到有回在雙鴨山逛街,有人把她認出來,她才真切感受到“走紅”的現實。然姐爽朗大笑:“當時覺得,原來那些點贊和評論的,都是真人啊!”

  粉絲慢慢漲到二三十萬,這時候,快手官方的電話找來了。“一開始打給我老公,他瞅著陌生號就掛,還跟我搗鼓說‘有個騙子冒充官方聯系,說有流量扶持’。后來電話天天來,我老公接煩了說,‘行了,掛了,我拍視頻呢’!”

  想起這段回憶,然姐忍俊不禁。對方鍥而不舍打了近三十通電話后,最后急了,“哥,我拿企業微信加你,我真不是騙子!”

  加上微信,夫妻倆才愣了,原來真是平臺主動來搭手的。那會兒他們還沒意識到,這通“磨出來”的電話,會成為然姐人生轉折的關鍵伏筆。

2024年9月,東北三胞胎一家受邀參加快手親子《小鐵環游記》成都站

  “我干餐飲能成,干互聯網也差不了”

  一直以來,然姐從沒算過“流量賬”。

  直到粉絲破百萬,在快手官方的鼓勵與支持下,她鼓起勇氣嘗試了首場直播。

  “我從來沒播過,那天直播間人特別多,一看全是真人,我緊張得慌了神。”直播中還出了個小插曲,“中間上了一款產品,我覺得不大好吃,直接就給扔一邊說‘下架,這不好吃’,現場所有人都慌了,算是個直播事故吧。”

  這場不完美的首播,卻意外地讓她看清了互聯網的潛力。“我感覺再干餐飲也就那樣了,一年掙多少錢基本能預估。互聯網是我們沒有挑戰過的新領域,如果真能成功,可能比開餐飲店更掙錢。”

  與愛人商量后,她展現出了驚人的魄力——第二天就將生意紅火的火鍋店兌了出去。“如果不成功,大不了回頭還能干餐飲。可要是錯過了互聯網這個機會,可能就真沒了。”

  她這樣去說服愛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互聯網錯過了,就沒這機會了。我干餐飲能成,干互聯網也差不了。”

  全職投入直播后,然姐也曾經歷過流量波動帶來的焦慮,“流量這東西不是說你想有它就有,患得患失的時候特別煎熬。”但她堅持“干中學”,自己慢慢日播,找靈感、找方向、找感覺。漸漸地,她摸索出了獨特的“嘮嗑式直播”風格,“我就想到哪說到哪,看見啥好就拎起來賣一下。”粉絲喜歡聽她嘮嗑,喜歡看然姐最真實的一面。

  真正讓她踏實的,是快手“百萬電商新星計劃”的落地。2024年夏天,快手平臺的作者商業與變現中心把她請到哈爾濱的線下訓練營,從直播間怎么搭、手機往哪放,到一場該賣幾個品、咋說能帶動粉絲消費,老師都手把手教。連直播間的臺子高度、背景屏幕該放啥圖,都有人拿著尺子量。

  她跟著學選品,學拍預熱視頻,回饒河后照著訓練營的樣,把家里小廂房改成直播間。平臺還根據她的內容調性推薦品類——然姐家總做飯,就推鐵鍋、大豆油;網友愛看三胞胎鬧,又補了兒童學習機、零食。

  底氣足了,戰績跟著來。那年年貨節,哈爾濱的服務商帶著團隊來蹲點,幫她盯流程、控節奏,當天GMV破了500萬。后來一場“東北三胞胎生日會”更炸:總觀看人數352萬+,GMV直接沖到1327萬+。“光是學習機就賣了382萬+,我常用來燉魚的鐵鍋賣了148萬+,連榴蓮凍肉都跑了29萬+!”

  “我想為家鄉做點貢獻”

  然姐的帶貨成績,或許可以歸功為她的那股“軸勁”。

  “自己家不吃不用的,堅決不上。”她總說,“人家買你的東西,是信任三胞胎,不能做損。”

  因此,然姐敢承諾“1年無理由售后”,有回粉絲買了東西快一年,放過期了找過來,她也給退了。

  她最受不了被說“騙人”:“你要是說我這個東西不好,說我掙錢掙多了,我都能接受。咱不能讓人說,‘三胞胎媽媽騙人’。”

  她待“家人”們好,粉絲也待她真。有個撫遠的粉絲,看她視頻里總做魚,特意寄來一箱做魚的醋:“醋可能不值啥錢,但禮輕情意重。”而對于粉絲的提議,譬如裝修老房子視頻下“女兒房該和大舅房換換”的留言,然姐也真改了圖紙:“聽人勸吃飽飯。”

  有人笑她“佛系”。的確,成名之后,她依然選擇扎根在饒河這個小縣城。“公公婆婆在這里,我媽也是土生土長的饒河人。而且三胞胎現在還小,沒到非得出去不可的時候。”

  但支撐這份堅守的,還有她樸素的鄉土情懷。饒河偏,當地大米廠的米,頂多在周邊縣城賣賣。現在她和廠子深度合作,平臺給了推廣資源,直播間一掛“饒河大米”,山東、廣東的訂單都來了。

  她還惦記著赫哲族的魚毛、黑蜂的蜂蜜:“都是好東西,藏在山里沒人知道,我想讓它們走出去。”

  “我也不是格局大,也不是作秀,但是我真是覺得,我應該為家鄉做點貢獻。”

  守著小院望遠方

  從輾轉他鄉的美容師,到小城打拼的餐飲老板,再到鏡頭前記錄三胞胎成長的母親,最終成為擁抱數字經濟的直播達人——然姐的每一次轉身,都源于對生活的熱忱、對家庭的責任與勇于改變的魄力。

  她是千千萬萬勤勞、真誠、敢闖敢拼的中國普通勞動者的生動縮影。在快手上,這樣的“普通人”還有很多。

  曾蝸居北京地下室的哈爾濱姑娘“麗麗”兩年多就成了三百萬粉絲的主播,給屯里裝路燈、墊土路,讓更多東北土特產借著鏡頭走向全國;綏化的單親媽媽“明明姐”,憑150萬粉絲創下單場直播GMV1148萬的成績,把海倫豆油、哈爾濱紅腸等特產帶向遠方。

  這些曾困在家庭角落的普通人,都借著快手的鏡頭,在粉絲的鼓勵下,從幕后走到臺前,讓勞動有了分量——生而不同,創作無界。

  最近,@東北三胞胎 一家人還作為快手親子以及內容變現代表被邀請參加8月29日至31日在成都舉辦的“2025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

2025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將于8月29日在成都舉辦

  作為以信任連接的老鐵社區,快手之于普通人,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舞臺。它是為努力搭的橋,是給價值開的窗,讓真誠能變現。在這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劇本。

  然姐家的老房子快裝修好了,在她的鏡頭里,饒河的天很藍,炊煙裊裊,三胞胎的笑聲飄得很遠。她還是那個東北姑娘,直來直去,勤勞肯干。是啊,日子會慢慢變好,就像老房子裝修完,總會越來越亮堂。

  現在,她把目光收淺,期待著月底光合大會和網友們的見面。在這場“光合嘉年華”里,她這個快手村村民又要和朋友們線下奔赴了。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