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樓阿姨”代送外賣“最后100米”,零工協作如何更規范?
“跑樓阿姨”代送外賣“最后100米”,零工協作如何更規范?
專家建議,可以將這一群體納入平臺管理,讓隱形勞務顯性化、風險可控
本報記者 劉友婷
閱讀提示
在深圳華強北,因高樓里檔口眾多而形成了幫助外賣員完成配送“最后100米”的“跑樓阿姨”群體。專家認為,“跑樓阿姨”提供上樓配送服務并收取費用的行為,本身并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但存在一些風險認定難題。專家建議,可以將這一群體納入平臺管理,通過實名注冊、費用分項結算和意外險保障等方式,讓隱形勞務顯性化、風險可控。
上午11時,深圳華強北賽格廣場的喧囂聲漸起。外賣車的馬達聲與剎車聲交織在一起,不時伴隨著“跑樓阿姨”的呼喊聲,華強北的午高峰隨之開啟。
“代送”同行都說陳阿姨“最拼,不怕苦”。她站在人行道一側,目光始終追隨著駛來的電動車。“廣場高樓!有沒有高樓的?”發現有外賣配送員駛近時,她會迅速迎上前,詢問是否有高樓訂單。
在華強北,像陳阿姨這樣的“跑樓阿姨”還有不少。她們與外賣配送員形成一種非正式的樓宇配送“接力”,是配送鏈條上的“隱形搭檔”。“跑樓阿姨”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如何進一步規范?記者對此展開了采訪。
配送“接力賽”
8月27日中午,一場配送“接力賽”在華強北賽格廣場上演。外賣配送員與“跑樓阿姨”之間的交接動作銜接緊密——騎手停下車輛,取餐后將餐袋遞出并掃碼付款;阿姨接過后,立即在外賣袋上標注樓層與門牌號。
來自廣東梅州的陳阿姨,是這一帶公認的“跑樓”能手。上午11時30分,她手中已拿著近20份外賣。若單量太多了,她便更換更大的袋子,把餐品按樓層分類并做好標記,將相鄰樓層的訂單歸為一組,以提高配送效率。
相比之下,來自重慶的56歲的龍阿姨節奏明顯緩慢。她告訴記者,“代送”從業者多為兼職人員,包括從事貨運、清潔以及其他臨時性勞動的人群。在華強北,“代送服務”已流行多年,但隨著從業者數量增加,單價已由最初的每單3元下降至2元。
對外賣騎手來說,“跑樓阿姨”是緩解高樓配送壓力的重要幫手。
“中午訂單密集,若自行送至高樓層,等電梯需耗費大量時間。”在賽格廣場入口處,外賣配送員繆錦鴻將兩份外賣交給一位上前的“跑樓阿姨”后,立即前往下一單的取送點。他表示,高峰時段外賣配送時間要精確計算,自己送高樓不僅增加超時風險,也影響整體送餐效率;相比之下,支付2元委托阿姨代送,更為省時高效。
“2元就能省下七八分鐘,很劃算!”外賣配送員李先生說出了很多同行的心聲。繆錦鴻就曾因不熟悉路線而在高樓里迷路,半小時才送完一單。從那以后,他在高峰期更愿意將訂單交給熟悉樓宇分布的“跑樓阿姨”。“雖然分2元給阿姨,但也能避免超時,而且還能多接幾單。”繆錦鴻說。
此類用工模式存在風險
為提升配送效率,守在廣場的“跑樓阿姨”們逐漸形成了一張自發的“分工網絡”:有人專門接單,有人專門送高樓,有人負責中樓層,也有人專做低樓層的市場區域。她們還會交換訂單,將相近樓層的餐品集中交由同一人派送,以減少電梯往返次數、縮短配送時間。
“跑樓服務本質是勞務即時消耗型,‘跑樓阿姨’提供上樓配送服務并收取費用的行為,本身并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廣東鵬浩律師事務所律師談自成告訴記者,此類“代送服務”因缺乏主體登記和監管,給責任認定帶來不確定性。
對此,繆錦鴻坦言,將訂單交給“跑樓阿姨”也不太放心。“萬一餐品丟失,要么我賠,要么聯系阿姨賠。”為了避免混淆,阿姨們通常會在外賣袋上寫下編碼,或通過微信收款留下手機號,方便事后查找。
“這是一種典型的零工經濟形態,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自發性。該用工模式存在風險,主要是‘跑樓阿姨’自身意外傷害責任承擔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沈建峰認為,針對華強北“跑樓阿姨”這一自發形成的模式,應采取審慎寬容和善意引導的態度。
外賣配送員與代送者之間屬于何種法律關系?“外賣員與阿姨之間通過即時溝通形成的口頭約定,構成口頭合同。該合同具備法律效力,但其約束力限于雙方明確約定且無爭議的事項,如送單地址、報酬金額等。”談自成介紹,一旦產生人身損害或物品丟失等復雜糾紛,因缺少書面條款明確責任分配,法律上需依賴過錯責任原則進行事后推定,導致維權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零工協作如何規范?
那么外賣配送員是否應為“跑樓阿姨”的損害承擔雇主責任?
談自成認為,需要從人身依附性、報酬計算方式、生產工具歸屬、業務持續性四個維度審視雙方關系的實質。“若外賣配送員對代送過程實施具體指揮控制,如限定路線、時間或服務標準,便可能被認定為存在人身隸屬關系;反之,若代送者可自主決定配送方式與順序,則體現了相對獨立性。”
他補充道,報酬方式上,雇傭關系常表現為定期支付,而承攬更傾向于按次計酬;生產工具歸屬方面,統一配發裝備指向雇傭,自備工具則支持承攬屬性;業務持續性上,長期專屬合作更易被視為“事實雇員”,而臨時、偶發性接單則接近承攬性質。
沈建峰表示,如果“跑樓阿姨”在工作中發生意外,應依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按照過錯責任原則來解決。“最務實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引導和鼓勵‘跑樓阿姨’自行購買商業保險。”
如何讓這種零工式的“跑樓服務”走向規范化?談自成建議,可以進行身份登記與信用管理,例如推行“跑樓服務者電子注冊”制度:由平臺提供備案入口,如APP端“配送協助人”模塊,阿姨提交身份證、健康證明后生成二維碼工牌。騎手需掃碼登記合作方,否則無法使用代送服務。這種方式能讓“跑樓阿姨”在平臺留存交易記錄,使隱形勞務顯性化。
此外,談自成認為,平臺還應建立保障機制:在每單費用中統一計提保險費,為代送者購買覆蓋配送全程的意外險;在APP中標注樓宇的危險區域并推送語音提醒;同時為代送者配備一鍵求助功能,直接連接平臺安全中心和附近騎手。
在人文關懷方面,沈建峰建議,作為該現象發生的主要場所,商場或大廈的物業管理方可為他們提供固定的休息區域等便利設施。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9日 12:13:16
- 2025年08月27日 06:14:03
- 2025年08月27日 06:00:47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