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市銀行半年報出爐

分享到:
分享到:

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上市銀行半年報出爐

2025年09月02日 08:2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截至八月底,上市銀行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記者梳理42家上市銀行業績發現,上半年各家銀行在自身穩健發展的同時,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穩步提升。

  上市銀行穩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半年報數據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超2.9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實現歸母凈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上半年凈利潤均超過千億元,六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保持在低位。

  銀行的信貸投向,對下半年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那么,上半年各大銀行重點支持了哪些領域呢?

  中國銀行行長 張輝:全力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6月末,投向制造業的貸款比上年末增長12.99%,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增長22.92%。消費品“以舊換新”貸款較上年全年增長近3倍,科技金融融資增幅跑贏同業。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科技領域成為多家銀行的重點支持方向,投放力度顯著提升。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科技貸款余額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萬億元;建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5.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81%;農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4.7萬億元,上半年新增超過8000億元,增速超20%。

  此外,與民生、消費相關的領域,也是資金投放的重點。

  建設銀行副行長 紀志宏:上半年房貸的受理量、投放量均比去年同期顯著提升,貸款余額保持穩定。近年來二手房交易在住房交易總量中占比持續提高,我們也積極把握這種結構性的機遇。

  上半年,郵儲銀行房貸車貸以外的消費貸款同比增長超100%,中國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5.42%。

  下半年多家銀行將增加重點領域信貸投放

  上半年投放的貸款,下半年將逐漸體現在實體經濟的增長上。多家銀行還表示,隨著今年一系列政策效果顯現,下半年還將加大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均表示,下半年將持續加大對制造業、科創、普惠、綠色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

  農業銀行行長 王志恒:我們將緊跟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加大在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保持信貸規模合理的、可持續的增長,維護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

  交通銀行副行長 殷久勇:我們將聚焦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的相關項目,以及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鄉村振興等產業,進一步加大對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時積極落實國家促消費的各項政策導向,積極穩妥推進個人消費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等消費貸款業務的發展。

  多家股份制及中小上市銀行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以及三農等領域客戶的信貸投放力度。此外,多家銀行還表示,下一步將加快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提高AI等新技術的應用,更好地優化金融服務。

  保險資金持續加碼股市

  保險資金是中長期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剛剛披露的上市保險公司半年報中,記者發現上半年,多家保險公司持續加大股市投入,特別是加大對新質生產力相關領域的投資。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五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股票投資規模接近1.8萬億元,相比去年末增加4053.56億元,增配力度顯著,顯示出保險資金作為中長期資金,對股票市場的長期看好和積極布局。

  中國人壽副總裁 劉暉:我們加大了投資力度,上半年我們在權益資產規模配置上新增超過了1500億元,權益投資收益也獲得了顯著的增長。

  中國人保副總裁 才智偉:今年以來,我們A股投資的規模較年初增長了26.1%,A股投資在總組合當中的占比也提高了1.2個百分點。

  上半年,中國平安股票投資總額比年初提升48.5%,上半年增加股票投資超過280億元,新華保險也增加了股票等資產的長期投資。多家保險公司還表示,作為耐心資本,未來還將圍繞新質生產力等領域上市公司加大資產配置。

  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 謝永林:平安作為耐心資本、長期資本,我們也會適度加大權益配置。我們圍繞兩個重點,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成長板塊和高分紅的價值股。

  中國人壽副總裁 劉暉:我們對下半年的A股市場仍保持樂觀,將持續關注市場上漲板塊中的板塊輪動,比如說像包括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新消費、出海企業等方向的投資機會。

  (總臺央視記者 王雷 杜雷鳴)

【編輯:惠小東】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