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APEC時間將啟 中韓經貿合作有望開拓新空間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劉亮)中國和韓國近年來經貿往來緊密。專家認為,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有望助力中韓經貿合作開拓新空間,提振市場信心。
數據顯示,2024年中韓雙邊貿易額增至3280.8億美元,中國連續21年位居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韓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
韓國韓中聯合會會長、龍仁大學教授樸勝贊受訪時指出,韓中兩國建交33年來,擁有堅實的經貿合作基礎。韓國在半導體、電池、氫能等領域具有競爭優勢,而中國在產業鏈、市場規模方面有獨特條件,兩國仍有許多合作空間。
長期以來,中國和韓國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推動者。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東盟與中日韓(10+3)合作機制以及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等系列機制中,中韓持續深化合作關系,為地區乃至全球經貿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
2025年是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十周年。雙方已就協定第二階段舉行多輪談判,就跨境服務貿易、投資、金融服務等深入磋商并取得積極進展。
“在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區域合作格局加快重塑的今天,中韓經貿關系正處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錢政宇指出,隨著中韓自貿協定談判深入推進、RCEP的紅利持續釋放,標準互認、貿易便利化等多重舉措,將為雙邊經貿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中韓經貿合作的活力,還體現在地方層面的創新實踐。錢政宇表示,通過城市結對、示范區聯動、物流整合與數字賦能,兩國地方合作呈現多層次、多維度的發展態勢,成為推動務實合作的重要力量。
如中國威海與韓國仁川的“雙城雙館”模式堪稱典范。自2015年以來,雙方圍繞投資促進、貿易便利化等方面開展系統合作,累計舉辦經貿交流活動超320場,拉動進出口貿易額達10億美元。依托“四港聯動”與中韓多式聯運機制,中韓雙方還構建了高效的國際物流黃金通道,帶動跨境電商迅猛發展。2024年,威海對韓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躍居全國首位,發展勢頭強勁。
民間交流的進一步暢通,也為中韓經濟深化合作營造良好環境。中國去年對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激發韓國民眾赴華旅游熱情。今年9月,韓國政府對中國團體游客臨時性入境免簽政策正式生效,中韓多家旅行社也正著力抓住“商機”。
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慶州舉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會議有望釋放合作共贏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同時,韓國作為今年APEC的東道主,也會提升各方對中韓經貿合作的關注度。
2026年中國將擔任APEC東道主,中韓專家人士也普遍期待兩國能繼續引領APEC合作邁向新的篇章,攜手推動亞太區域共同繁榮。(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31日 10:59:12
- 2025年10月30日 17:03:20
- 2025年10月30日 17:01:36
- 2025年10月30日 16:55:33
- 2025年10月30日 16:48:43
- 2025年10月30日 16:34:06
- 2025年10月30日 16:18:35
- 2025年10月30日 14:43:37
- 2025年10月30日 14:34:38
- 2025年10月30日 14:28:00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