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北塬類型”確立填補寧夏史前文化關鍵缺環
中新社銀川8月21日電 (記者 于晶)記者21日從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單位公布的《隆德沙塘北塬遺址考古發掘報告》與《寧夏海原南華山地區史前遺存考古調查報告》,首次明確建立了寧夏南部地區龍山時期的文化發展序列“菜園文化—沙塘北塬類型—齊家文化”。其中新確認的“沙塘北塬類型”作為一種過渡性考古學文化遺存,填補了該地區史前文化研究的關鍵空白。

寧夏南部地處黃土高原西部,是中原與西北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長期以來,該區域龍山時代晚期遺存常被簡單歸入河西走廊地區的齊家文化,導致對文化內涵和性質的認識存在偏差。此次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
沙塘北塬遺址位于寧夏隆德縣沙塘鎮,經過精確的碳-14測年技術測定,其年代范圍大致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這一年代數據為建立文化序列提供了堅實的時間框架。
研究表明,沙塘北塬類型與菜園文化和齊家文化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類型陶器以橙黃陶為主,既延續了菜園文化的圓腹罐、花邊罐等器形,又在紋飾上發展出籃紋與麻點紋、繩紋的組合特色。同時,與稍晚的齊家文化在陶質、紋飾及器類上高度相似?!?/p>
這種文化傳承關系還體現在聚落形態和生業模式上。沙塘北塬遺址的發現,為理解齊家文化的聚落形態和生業模式奠定了基礎。
沙塘北塬類型的確立對寧夏南部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的構建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此之前,該地區的龍山時期文化序列被認為是從菜園文化直接過渡到齊家文化,中間存在明顯的年代缺環和文化斷層。新發現的文化類型完美填補了這一空白,使寧夏南部地區的龍山時期文化發展脈絡更加清晰完整。
研究還發現,沙塘北塬類型主要分布于隴山兩側,在發展過程中與關中地區的客省莊文化存在互動交流。隴山作為連接關中地區和西北地區的重要文化紐帶,在龍山時代見證了頻繁的史前文化交流和互動。
專家表示,這一文化序列的確立不僅厘清了西北地區史前文化譜系,更對理解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寧夏南部地區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特別是清水河流域考古調查項目的推進,寧夏南部史前文明的更多細節有望逐步揭曉。(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9:51:35
- 2025年08月26日 14:17:45
- 2025年08月26日 10:04:51
- 2025年08月26日 10:04:01
- 2025年08月26日 10:02:35
- 2025年08月25日 19:24:33
- 2025年08月25日 18:49:45
- 2025年08月25日 18:35:56
- 2025年08月25日 15:10:03
- 2025年08月25日 14: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