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觀瀾:詩意越千年,江西詩派何以文脈不絕?
中新網南昌8月22日電 (記者 李韻涵)提到江西的文化印記,便繞不開“江西詩派”。從北宋時黃庭堅開宗立派,到后來“一祖三宗”的詩學傳承,藏在筆墨里的詩意與文脈傳承,已成為贛鄱大地的文化基因。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江西詩派歷經千年傳承,沒有在歷史的進程中被束之高閣,而是依然有著與當下對話的生命力。也正是這些跨越千年的詩句不禁讓人思考,江西詩派為何能歷經歲月沖刷,依舊文脈不絕?
一祖開先河 百代承其韻
“江西詩派作為中國文學史上首個有明確綱領的詩歌流派,開創了宋詩新境界,在中華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日前,以“江西詩派”為主題的首屆江右曬書會在南昌啟幕,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處長陶濤在曬書會上如是說。

江西詩派的存在,是由南宋詩人呂本中首次提出。在其《江西詩社宗派圖》中,他把黃庭堅奉為江西詩派之宗祖,自黃庭堅以下,列陳師道、潘大臨、謝逸等二十五人。
雖名為“江西詩派”,但其成員并不僅局限于江西地區。楊萬里在其《江西宗派詩序》中分析說:“江西宗派詩者,詩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詩曰江西這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他指出江西詩派的劃分并非基于詩人籍貫,而是基于詩歌的風格和韻味。
事實上,江西詩派這一流派以黃庭堅為軸心,跨越兩宋三百年間,成員足跡遍及南北,作品熔鑄學問與性情,形成了一套成熟而系統的詩學體系,使宋詩最終擺脫對唐詩的模仿,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也成為理解中國古典詩歌流變的關鍵一環。
古籍藏詩意 文脈傳千年
在江西省圖書館浩如煙海的古籍館藏中,有不少關于江西詩派的記載,以及江西詩派的經典佳作。在日前舉辦的首屆江右曬書會上,江西各地圖書館也將館藏古籍“曬”出,讓大家一睹江西詩派的風采。

“這一古籍后半部分為每位詩人依次編寫小傳,細致到詩人里貫、師承關系以及詩學主張,字里行間可見其對宋代詩風的篤誠守望。”來自江西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的翁妍鈺表示,江西省圖書館所藏《江西詩社宗派圖錄》,為清康熙三十年早期版本,刻印用紙綿密,墨色沉穩,書法端麗,刀刻筆意猶存,既是文獻輯錄的典范,亦是清代刻書藝術的縮影。
在翁妍鈺看來,江西詩派的精神,從來不止于詩法的探討,更在于它對“變”與“不變”的辯證——在繼承中創新,在傳統中開新境,這正與曬書節的意義相通:曬書,不僅是為了保護典籍,更是為了讓古籍中的智慧活過來,讓江西的詩魂在新時代繼續生長。
今朝曬書會 共賞古人韻
在此次曬書會上,“風起江右詩傳千年”——江西詩派文獻特展也同步開展,該展覽通過文字、圖片、古籍展品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展出江西詩派代表人物的詩歌作品,包括詩集、文集等,詳細介紹了江西詩派的形成背景、發展脈絡、藝術風格等相關知識。
“不僅在此次曬書會上的展覽中看到了許多古籍真品,還在文化集市中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雅趣。”在首屆江右曬書會文化集市上,南昌民眾熊玲正帶著自己的女兒挑戰與江西詩派有關的“飛花令”。

“此次江西省圖書館聯動省內相關單位以極具地域特色的‘江西詩派’為主題開展系列曬書活動,打造新式曬書品牌,非常值得鼓勵與借鑒。”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副主任王沛表示,希望今后能繼續加強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宣傳推廣,助力以古籍為載體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兼具理論深度與創作實績的流派,江西詩派流淌千年的詩意表明,真正的經典往往在承繼與突破的張力中錘煉而成。其價值恰如黃庭堅所言“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9:51:35
- 2025年08月26日 14:17:45
- 2025年08月26日 10:04:51
- 2025年08月26日 10:04:01
- 2025年08月26日 10:02:35
- 2025年08月25日 19:24:33
- 2025年08月25日 18:49:45
- 2025年08月25日 18:35:56
- 2025年08月25日 15:10:03
- 2025年08月25日 14: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