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東西問丨伊朗漢學家薩貝基:我為何堅持講述真實的中國?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丨伊朗漢學家薩貝基:我為何堅持講述真實的中國?

2025年07月18日 18: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我為何堅持講述真實的中國?

  ——專訪伊朗漢學家、伊朗中伊友好協會文化和社會委員會主席阿里·穆罕默德·薩貝基

  作者 李紫薇

  伊朗漢學家、伊朗中伊友好協會文化和社會委員會主席阿里·穆罕默德·薩貝基(Ali Mohammad Sabeghi),近日獲頒第二屆蘭花獎友好使者獎。

  從三卷本《中國社會與文化》到數十篇中伊關系研究文章,從國際漢學論壇上的持續發聲到推動“Z世代”跨國對話,薩貝基長期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深化中伊民間交流,為講述真實中國發揮作用。日前,薩貝基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自己與中國文化的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剛獲頒第二屆蘭花獎友好使者獎,這一獎項對您個人而言有何意義?如何看待其對中伊人文交流的作用?

  薩貝基:衷心感謝蘭花獎評選委員會授予我這一榮譽。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更體現了伊朗與中國的深厚友誼。

  伊中友誼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數千年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兩大文明交流的重要紐帶,也象征著伊中共同的人文價值與和平愿景。這個獎項,是對伊中文明友好交流歷史的延續與肯定。

  

2024年6月12日,“古波斯的榮耀——伊朗文物精華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圖為觀眾欣賞重點展品“有翼獅金來通”(飲酒器)。 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中新社記者:自2013年《中國社會與文化》出版以來,該書在伊朗漢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您編寫這套書的初衷是什么?如今回望,它最大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薩貝基:伊朗與中國在古代就有深厚的文明聯系,特別是在絲綢之路上的交流往來。但在近兩三個世紀中,隨著西方殖民勢力對東方的干預,伊中之間的了解被嚴重中斷,很多關于中國的認知被西方媒體歪曲。

  1997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時,深刻體會到真實的中國與西方媒體描繪的完全不同。這種感受促使我決定撰寫和翻譯一些著作,用真實、可信的資料向伊朗讀者介紹中國。三卷本的《中國社會與文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它以波斯語系統介紹中國,受到學界和公眾的普遍歡迎,并被多所大學列為參考教材。

  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于它并非出自西方視角,而是從東方文化平等、真實的角度再現中國的社會與文化。

  中新社記者:您在伊朗長期傳播中國歷史文化,也多次在國際場合為中國發聲,尤其是回應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偏見,是什么促使您堅持這樣做?外界對中國最大的信息誤區在哪里?

  薩貝基:波斯語里有句古話:“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有責任傳遞真相。”正是這種責任感推動我不斷書寫、演講,希望伊朗人民了解真實的中國。

  西方世界對中國最大的誤解在于他們缺乏對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和伊朗文化之中“利他”“和平”等傳統價值的理解。此外,西方媒體不僅沒有如實報道,反而有意制造偏見。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些研究者和知識分子更有義務站出來說出真相。

  

當地時間2025年2月15日,加拿大多倫多,當地華人文化機構國風館與伊朗文化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絲路芳華——中伊新春盛典”,共慶中國新年。圖為華人書法家為伊朗裔與會者書寫揮春。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中新社記者:您曾在不同媒體平臺上發表大量關于中國文化與中伊關系的文章。據您觀察,伊朗社會對中國的興趣發生了哪些變化?伊朗年輕一代對中國有哪些特別的關注點?

  薩貝基:西方媒體長時間通過強大的輿論機器,向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灌輸帶有誤導性的信息與文化模型。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西方所謂的“自由”“民主”并不能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伊朗年輕人開始對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中蘊含的智慧與價值產生興趣。他們渴望了解真實的東方,從而在面對當今世界種種困境時,找到更多人性化的答案。這種轉變非常值得重視。

  中新社記者:您積極推動中伊“Z世代”的文化交流。年輕一代在中伊人文交流中扮演什么角色?您對未來中伊青年互動有何期待?

  薩貝基:伊中兩國的年輕人充滿活力,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與科學素養,他們是兩國未來的希望。只要他們能夠繼承祖先的智慧,懷抱開放心態,完全有能力為建設一個和平、平等、友愛的世界作出貢獻。

  我希望兩國可以進一步拓展青年之間的科學、教育、文化交流,打造一個充滿理解與協作的對話平臺,從而為伊中關系的未來打下更堅實的民間基礎。

  作為文化研究者,我始終堅信,真正的文化理解源自準確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是推動民間交流,乃至政府間合作的關鍵。

  

2018年5月21日,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苗族民眾與伊朗來的客人齊跳竹竿舞,歡慶苗族傳統節日“四月八”。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目前,伊中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系已較為緊密,但在人文交流層面仍有待提升。我們需要進一步推動科技、教育、文化等層面的合作,尤其是促進青年、學者、公眾之間的直接交流。

  我希望,借助這樣的努力,我們能夠重拾古絲綢之路的精神,在東方價值觀的基礎上,為共同構建和平、公正的人類文明貢獻力量。

  受訪者簡介:

  

阿里·穆罕默德·薩貝基。中國外文局蘭花獎書處 供圖

  阿里·穆罕默德·薩貝基(Ali Mohammad Sabeghi),伊朗知名漢學家、伊朗中伊友好協會文化和社會委員會主席,長期致力于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2013年,他的三卷本《中國社會與文化》出版,被伊朗伊斯蘭文化聯絡組織評選為年度“研究類”最佳圖書。他致力于向伊朗民眾傳播中國歷史、社會和文化知識,在伊朗各類報刊上發表介紹中國文化和中伊歷史關系的文章50余篇,出席國際漢學研討會30余次。2025年,薩貝基榮獲第二屆蘭花獎友好使者獎。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