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免費:于民減負,于國固本
白木 劉奕君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對在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民辦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兒童,參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幼兒園免除水平,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8月5日長沙晚報)
這一政策的出臺,將釋放多重利好,標志著我國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再進一步。
減輕家庭負擔,釋放消費潛力。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學前教育免費意味著實實在在的經濟減負。以媒體報道的某地幼兒園為例,每學期保教費約3150元,免除一年費用可為家庭節省6000余元。這筆錢可用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如購買繪本、益智玩具,或補貼家庭日常開支,從而提升整體生活質量。在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高企的當下,這樣的政策無疑能讓年輕父母在育兒路上“輕裝上陣”,增強生育意愿。
優化人口結構,夯實發展根基。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一個國家繁榮的最明確的標志,就是居民人數的增加。”然而,當養育孩子的成本過高,壓力就會傳導至生育端,導致總和生育率下降。
所謂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人口群體的各年齡段婦女生育率的總和。從歷史和國際社會經驗看,總和生育率1.5是一條“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跌破,扭轉頹勢將極為困難。當前,我國總和生育率已低于警戒水平,亟須系統性政策干預。免費學前教育作為“全鏈條減負”的重要一環,與輔助生育醫保報銷、育兒補貼等政策形成合力,將共同推動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
提升國民素質,增強人力資本。學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對兒童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免費政策的推行,不僅降低了家庭經濟門檻,更確保了更多孩子能夠接受規范的早期教育,從而縮小城鄉、區域間的教育差距。從長遠看,這有助于提升整體國民素質,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儲備優質人力資源。
后續,一系列政策落地還需要“繡花功夫”。如何確保公辦園師資不稀釋、保教質量不打折?怎樣平衡公辦園擴容與財政可持續性?政策的紅利不僅要體現在家庭賬本上,還需實打實地轉化為孩子們優質的學前體驗。
投資于人,就是投資未來。當每個家庭都能在育兒路上減少后顧之憂,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優質的啟蒙教育,社會發展的根基必將更加堅實,國家的繁榮之路也將更加寬廣。期待更多配套政策精準發力,讓政策善意化作民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教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05:59:49
- 2025年08月25日 06:12:19
- 2025年08月20日 13:45:54
- 2025年08月13日 14:14:27
- 2025年08月10日 08:53:09
- 2025年08月04日 10:04:58
- 2025年08月02日 15:18:32
- 2025年08月01日 13: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