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中國抗戰的光輝一頁
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這是全民族抗戰以來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八路軍總部指揮晉察冀軍區、120師、129師,歷時5個月,通過正太戰役、淶靈戰役與榆遼戰役、“反掃蕩”斗爭等三階段作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鉗制了日軍大量兵力,有效支持了正面戰場作戰,遏制了妥協投降暗流,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中央檔案館以“百團大戰”為主題,選取從1940年7月到1941年1月期間,八路軍總部和參戰部隊33件關于百團大戰的第一手文獻資料,組成“百團大戰檔案”。其內容包括八路軍總部的指揮命令、戰役部署,參戰部隊的前線戰報、戰役總結,以及動員人民群眾參與戰役的情況報告等。
歷史是最生動的教科書。這組檔案再現了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的重要作戰節點和細節。據檔案記載,百團大戰最初計劃調動22個團的主力部隊直接參戰,并由各地自行調配鐵道沿線的協同作戰部隊。命令發出后得到積極響應,先后參戰的部隊有105個團,人數達20多萬。同時,廣大人民群眾也踴躍支援前線作戰,各地群眾除了直接參與破路行動,還擔負運送傷員、彈藥、糧食等后勤保障任務,為爭取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八路軍總部的指揮命令、各階段戰役部署可以看出對戰機的準確把握,以及隨著戰局變化對作戰重點與策略的不斷調整;從各參戰部隊對戰役的實時戰報和總結反思,可以看出戰役的艱苦卓絕、戰果的來之不易。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異常慘烈的,從戰略防御到戰略相持,進而到戰略反攻,正是中國人民的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百團大戰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抗戰期間中華民族精神的彰顯。“百團大戰檔案”所體現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主動擔當敢于斗爭的精神、人民至上依靠群眾的精神、實事求是靈活應變的精神、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精神以及自我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重溫這些檔案,將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我們希望,像“百團大戰檔案”這樣的珍貴檔案不僅在歷史研究中得以利用,還能充分發揮教育作用,讓更多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去關注、了解,進而銘記這段歷史,激發愛國情懷,傳承民族精神,汲取不斷前行的奮進力量。
(本報記者劉華東、王昊魁采訪整理)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12:19:22
- 2025年08月27日 00:28:34
- 2025年08月26日 17:19:32
- 2025年08月26日 11:38:49
- 2025年08月26日 11:17:41
- 2025年08月26日 11:00:53
- 2025年08月26日 07:31:55
- 2025年08月26日 05:22:43
- 2025年08月25日 20:00:28
- 2025年08月25日 18: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