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促進“兩個健康” 助力民營經濟領域統一戰線事業取得新進展

分享到:
分享到:

促進“兩個健康” 助力民營經濟領域統一戰線事業取得新進展

2025年08月19日 10:07 來源:“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圍繞促進“兩個健康”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時期,中央統戰部會同全國工商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新形勢新特點,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切實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切實把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式現代化的促進者。

  著力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政治共識更加鞏固

  聚焦思想政治引領主責主業,突出加強科學理論武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增進民營經濟人士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和認同,不斷鞏固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共識。結合宣講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等,常態化機制化邀請經濟職能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分層分級分領域開展形勢政策專題教育,引導民營經濟人士認清發展大勢、提振發展信心、把握發展機遇。開展以“學思想、明方向、強信心、建新功”為主題的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定期舉辦理想信念報告會、示范培訓班等,引導民營經濟人士筑牢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基礎。

  著力加強代表人士隊伍建設

  示范作用更加突出

  把握新時代民營經濟人士特別是年輕一代成長規律,健全“選育管用”全流程全方位動態工作機制,圍繞他們的關心關切,因勢利導抓好教育培養,選拔培育了一批新時代優秀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規范代表人士政治安排,落實“三強一好”選人用人標準(思想政治強、行業代表性強、參政議政能力強、社會信譽好),推動有序政治參與。2023年新一輪換屆后,民營經濟人士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分別有8.9萬人次和16.9萬人次,擔任各級工商聯執委34.9萬人次。開展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評選表彰活動,發揮“一根頭發”帶動“一把頭發”的示范引領作用。

  著力引導履行社會責任

  責任擔當更加自覺

  引導民營經濟人士厚植家國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富而有愛,助力“先富促共富”。以慶祝光彩事業發起實施30周年為契機,推動新時代新征程光彩事業高質量發展,常態化舉辦“中國光彩事業行”、“民營企業進邊疆”等活動,助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抗疫救災等公益慈善活動,“十四五”期間全國共有23.51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投資額1.2萬億元,捐贈額 (含物資折價) 564億元,惠及16.19萬個村。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引導民營企業保障員工合法權益。開展“百城千校萬企”促就業行動,累計促成241.15萬名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著力優化民營經濟營商環境

  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促進“兩個健康”工作機制,配合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等政策法規,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推動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中央統戰部會同全國工商聯持續開展“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暢通政企溝通渠道,促進政商雙方良性互動、規范交往。定期舉行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全國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與標準創新大會、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大會等活動,引導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積極搭建國際經貿合作平臺,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助力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奮進“十五五”,我們將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結合民營經濟統戰工作職責,聚焦思想政治引領主責主業,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踐行“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的使命責任,保持發展定力、提振發展信心,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佟軒

  (“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編輯:于曉】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