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發布(全文)
2007年02月25日 21: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25日電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5日發布了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2006-2010年)規劃。全文如下:

  國家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教育部

  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促進全社會創新活動、培養和凝聚高層次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物質技術基礎,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驗室體系、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構成的國家自主創新支撐體系。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發[2005]44號,以下簡稱《科技規劃綱要》)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系統構建國家自主創新支撐體系,明確政府工作的重點和引導社會投入的方向,提出營造創新環境、完善體制機制的政策措施,制定本規劃。

  一、面臨形勢

  “十五”期間,我國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為不斷提高國家競爭力、突破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技術瓶頸、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基礎研究體系,相繼建設了一批重大科學工程、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顯著改善了基礎研究設施與實驗條件,提升了我國基礎科學和前沿高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部分科技前沿領域在國際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強化了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轉制科研院所經濟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明顯增強,產學研合作日益擴展和深化;國家工程中心等創新能力建設計劃的實施,有力地支撐了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了創新支撐條件和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科技資源的整合和開放共享取得新進展,技術轉移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有效提升了創新效率和水平,促進了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同時,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也為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當前,我國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國家自主創新支撐體系的統籌規劃和科學布局有待加強;科學、健全、高效的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急需完善,公共科技設施的開放共享和產業研發設施建設中如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產業共性技術供給能力相對薄弱,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顯不足,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面對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防建設的迫切需求,總體上看,我國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還不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不適應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及其引發的產業革命機遇的要求,不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要求。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面臨著發展機遇和競爭挑戰并存的形勢。

  一是各國政府普遍重視創新能力建設和有效利用。當今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都將創新能力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突出創新能力建設的國家目標,加大投入強度,在國家戰略和相關規劃、政策中予以高度關注、重點傾斜。同時,通過改革完善投入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不斷提高公共科技設施的利用效率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運用的成功率。

  二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對創新能力建設提出新的要求。當今世界,學科分化與交叉融合加快,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以及重大集成創新呈現群體突破態勢,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創新和產業化運用的時間周期越來越短,并且日益依賴重大科技設施。這些都對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的布局、周期、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是全球化對我國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創新要素跨國流動和國際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使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創新能力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原本就具有科技優勢的發達國家更加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極力維護其技術壟斷地位,如何有效保護本國利益、保護本國產業安全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也成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必須面對的挑戰。

  四是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必須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由于多年來粗放式的經濟高速增長和產業結構水平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約束因素已經凸顯出來,只有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才能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持久有力的技術支撐,才能真正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將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和國防安全,順利實現和平崛起。

  總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要抓住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深入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加強自主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為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突破人口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提供有力支撐。

  [1]  [2]  [3]  [4]  [5]  [下一頁]

 
編輯:李淑國】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