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更新之力,促“產城人”融合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以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廣州應采取針對性措施,高質量推動城市更新,加快城市“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共進,更好地構筑“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其一,激發城市空間新活力。城市空間兼有物理承載和價值產出意義?;诖?,對城市空間的調整應指向空間產出的優化,以實現“產城人”融合目標。從產業產出的空間視角看,產業空間的調整將促進城市更新治理的優化。一是依托城市原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為戰略性產業集群創設適宜空間,為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營造生長空間,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交通設施、公共服務等要素,為產業升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是通過產業布局調整等方式,促進產業與城市空間的互動和融合。例如,將老舊工業區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現代科技產業園區等。三是加強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以此引領和帶動“產城人”融合發展。
其二,提升城市更新風險治理效能。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著眼于風險防范與治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則,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風險管控機制。由政府主導、規劃統籌,搭建管理平臺;企業及其他專業力量參與其中,提供專業技術和風險防控信息資源。二則,加強風險監測與評估。監測識別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并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特別要重視城市產業風險與自然災害風險的識別、評估、預警和干預。三則,強化風險意識與認知。注重“人防”力量的使用,有效提升市民群眾對更新治理風險的認知,使其成為推動“產城人”融合的重要依托力量。
其三,完善城市更新治理制度。要切實以“產城人”融合為實踐導向,在城市更新規則中融入“產城人”融合目標及要求,確保更新改造活動在制度框架中運行。第一,注重統籌規劃和政策扶持,加強城市更新治理制度建設。在城市更新規劃中明確“產城人”融合的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產業定位等;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土地供應等政策措施,支持融合發展。第二,制定關于產業發展與升級、人才“引育用留”、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等相關制度,為城市更新治理提供可操作、能落地的規則指引。第三,加強監測評估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融合發展的監督評估規則,及時對城市“三生融合”發展情況開展評估分析,發現和糾正偏差,適時調整城市更新治理策略。
其四,加強責任落實及部門協作。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除舊布新”,而是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激發城市發展潛能活力、提升城市安全韌性的系統工程。所以,需要明確各職能部門職責范圍、工作內容,加強部門間協作和配合,完善城市更新治理體系,統籌各方合力。要根據“產城人”融合的具體任務和目標,確定對應部門的職責范圍、工作內容;建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加強統籌和日常協調,確保信息暢通;建立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推動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實現更新改造項目情況的實時更新及互通有無,減少“信息遺漏”與“信息失真”;針對復雜問題,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共同研究形成綜合性解決方案。
其五,匯聚多方力量參與。引入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參與城市更新實踐,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更新治理格局,有助于充分提升治理效能,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目標。一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協調各方利益訴求,有助于在達成城市更新改造目標的過程中解決遇到的問題,助力“三生融合”。二則,多方參與城市更新治理,推動治理資源下沉基層,有助于激發城市更新治理的內生動力和內在活力。三則,多方主體廣泛參與實踐和監督,形成合理的矛盾化解長效機制,為“產城人”融合提供持續的動力和保障。
【作者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文獻信息中心副教授。本文為該校2025年度新型智庫及黨建研究基地(中心)課題“基于‘產城人’深度融合的廣州存量空間開發利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ZDZKT202501)】

理論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8:40:17
- 2025年08月26日 16:56:39
- 2025年08月26日 16:56:17
- 2025年08月25日 16:33:20
- 2025年08月25日 16:22:28
- 2025年08月25日 16:13:41
- 2025年08月25日 16:13:17
- 2025年08月25日 16:10:05
- 2025年08月24日 13:16:31
- 2025年08月22日 2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