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我在我思】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有滋味地活著”
不久前,我去山東威海采訪一群普通人勇于追夢的故事。在這里,一群快遞員、外賣員、保潔員組成了一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唱團——“騎跡合唱團”。雖然全員零音樂基礎,雖然寂寂無聞,卻仍然堅持心中所愛。他們在工作之余,憑借滿腔熱愛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深深觸動了我。
在很多人的慣有印象里,快遞員、外賣員、家政工、保安員等整日奔波于街頭巷尾,也許早已被生活澆滅了年少時的夢想。可是合唱團的50名成員卻在扛起生活重擔的同時,選擇去從事一項沒有經濟收益的事業。究竟為什么?合唱團成員王佳路給出了大家共同的答案:“唱歌讓人快樂,我喜歡有滋味地活著。”
“有滋味地活著”,這樣的故事在很多普通人身上頻頻上演。出版詩集的外賣小哥、考上研究生的宿管阿姨、舉辦個人畫展的保安……也許這些熱愛并沒有從現實意義上為他們帶來更加實惠的東西,他們可能也成不了音樂家、畫家,但正是這些“閑事”,讓他們在辛苦謀生時,有了喘息自洽的出口,讓平凡的日子有了不一樣的光彩。
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傳遞一個越發清晰的觀點:再平凡的人,也能追求夢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種“成就自己”的信念像極了最近熱映的電影《浪浪山小妖怪》里的小妖怪。
電影里,小豬妖、蛤蟆精、黃鼠狼和猩猩怪原本是浪浪山里四個不起眼的小妖怪,卻有了去西天取經這個在眾妖看來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激勵他們勇敢踏出第一步的就是“唐僧師徒能去,我們為什么不能去”的想法。他們看似為自己選擇了一條并不好走的路,卻因為這份“傻氣”,讓普通的他們最終成為了了不起的自己。
其實,世界上沒有容易的路,人生的路又何嘗不是一座座“浪浪山”?無論我們選擇何種職業,是何種身份,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挑戰,每一條路都有它的坎坷和不易,而心中的那份期待和熱愛,則是支撐著我們走下去的動力源泉。
不久前,《人民日報》記者奔赴10座城市采訪了100名騎手,并將他們的心里話整理發表,透過一句句樸實無華的摘錄,我們感受著生活帶給他們的考驗,也欣喜于他們奔赴夢想、浪漫活著的鮮活狀態。有的4年還清了20萬元欠款,有的從三輪車司機成長為貨運機長,有的是聽障人士,有的是單親媽媽,他們在生活的挑戰面前,不僅沒被擊垮,反而在熱愛中汲取著前行的力量。
“騎跡合唱團”的發起者,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張紹康經常鼓勵大家好好練習:“沒準還能上春晚呢!”成員們起先都覺得這個夢想不切實際,但后來又想:“為什么不可能?沒準我們真能創造一個奇跡呢。”
《浪浪山小妖怪》的結尾,小豬妖終于跳出了浪浪山;現實中,“騎跡合唱團”收到了很多演出邀請。他們用各自的方式,翻過了生活的那座“浪浪山”。
“無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敬你彎著腰,上山往高處走……”我們可以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人物思想中覺知,雖然生活的“浪浪山”始終存在,但并不影響我們踏浪前行,追逐夢想。
每個普通人都有機會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每個被忽視的角落都蘊藏著星辰大海。我們心中的那束光不僅能夠照亮自己,還能溫暖前行路上的更多人。

理論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8:40:17
- 2025年08月26日 16:56:39
- 2025年08月26日 16:56:17
- 2025年08月25日 16:33:20
- 2025年08月25日 16:22:28
- 2025年08月25日 16:13:41
- 2025年08月25日 16:13:17
- 2025年08月25日 16:10:05
- 2025年08月24日 13:16:31
- 2025年08月22日 2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