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地協作打造保障網絡
去年5月,某部一名戰士在執行任務時受傷。該院衛勤醫療隊在現場做了止血和消毒后,習慣性地按照“先后送、再治療”的傳統作法,將傷員送回醫院治療。結果由于山高路遠、路途顛簸,導致傷員傷口發生了輕度感染。
30分鐘便能解決的外科手術緣何要驅車數百公里后送?講評會上,醫院政委王軍向衛勤醫療隊追問原因。醫療隊員解釋說野戰醫療所不具備手術條件,附近也沒有可以依托的協作醫院,只能后送治療。
“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戰時衛勤協作機制,才能確保類似情況不再發生!苯涍^研究,醫院黨委統一了思想。他們主動聯系友鄰部隊和駐地相關醫療單位,反復進行溝通協調,建立了軍地協作應急衛勤保障網絡:每個區縣至少有一家醫院作為部隊應急保障的后送醫療機構,形成一個自我保障與社會化保障相結合的軍地應急保障網絡,F在,部隊不管走到哪里,50公里內必有一家“二級甲等”以上醫院為官兵提供應急醫療救護,切實提高了協同保障和支援保障能力。
醫院還注重把財力向戰時保障上傾斜,按照“小型化、多功能、易攜帶”的實戰要求,先后引進了動態心電監護儀、骨折治療儀、呼吸機等配套設備,滿足了戰時醫療救治的需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