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科教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最新發現:接種患者血清中IgG抗體或可防非典

2003年05月15日 10:54

  中新網5月15日電 由廣州市科技局緊急立項以350萬元支持的非典疫苗研制課題日前取得重大突破。項目承擔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科李剛教授等專家經過對21例非典患者不同時期的血清研究,已將非典保護性抗體鎖定在IgG抗體上。該成果目前在全國尚屬首次,它將為非典疫苗的研制、開發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和啟發。

  《科技日報》14日獲悉,課題組從今年2月2日開始對21例非典型患者采集了不同時期的序列血清,分別檢測了IgM和IgG兩種抗體,發現在非典病人發病一周內兩種抗體均未產生,IgG抗體在發病10~14天時出現并很快達到高峰,60天時約有1/3的患者仍可檢測到IgM抗體,90天時該抗體基本消失。IgG抗體亦可在10~14天時檢測到,60天時達到高峰,90天時仍維持在高水平。且21例患者的恢復期均100%發現有IgG型抗體。

  課題組專家由此認為,IgG抗體的變化規律與甲肝抗體相似,IgG抗體極有可能就是一種保護性抗體,有抵抗同型病毒再次攻擊的作用,體內有了這種抗體便不會感染非典。如果最終確定IgG抗體能保護人體不受非典感染的話,屆時只需從非典恢復期病人血清中提取出IgG抗體接種到高危人群體內,便能有效保護他們不受非典感染。此外,使冠狀病毒減毒或滅活后接種到人體,使人體產生IgG抗體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專家們認為,廣州之所以能夠首先取得這一發現,是因為廣東發現非典病例較早,有足夠時間和足夠不同時期的血清來進行調查研究。課題組專家說,今后還要對非典病人的血清樣本做連續6個月、甚至一年的跟蹤研究,以最終100%地肯定IgG型抗體是不是非典的保護性抗體。(曾平安)


 
編輯:宋方燦
相關專題:防治非典型肺炎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