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4日電 《解放軍報》刊載文章稱,中國解放軍改革士官制度,促進了戰斗力提升。士官隊伍建設已取得豐碩成果,士官隊伍被列為解放軍人才戰略工程的“五支隊伍”之一,已成為軍隊戰斗力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章稱,解放軍實行士官制度始于1978年,那時統稱為志愿兵。這一制度的實行,對于保留部分技術骨干、優化兵員結構,發揮了重大作用。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原有的制度已不再適應新的情況。按照軍委關于軍隊改革要以兵役制度、士官制度等為重點的決策,1998年12月29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99年6月30日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頒布實施,士官制度改革由此啟幕,四總部推出了《關于改革與完善士官制度的實施辦法》、《全軍士官編制標準》、《士官學員招生工作實施辦法》、《士官管理規定》,與之配套的政策制度也相繼出臺,解放軍兵員結構隨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文章表示,軍隊戰斗力由于士官隊伍的蓬勃發展出現新的增長點,基層的管理教育由于士官隊伍的茁壯成長而生機盎然。士官隊伍已經覆蓋所有專業技術和指揮班長的崗位。士官素質培訓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有力地推動了基層全面建設,為解放軍一些重大改革政策的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力地增強了部隊戰斗力。
文章指出,為迅速提高士官隊伍的素質,總部出臺了《全軍士官培訓總體規劃》,優化組合院校、訓練機構、教導隊的培訓資源,并利用國民和軍隊遠程教學資源,開辟了士官素質培養的4條渠道:院校著重對中高級專業技術士官進行學歷教育;教導隊重點對預提指揮士官進行上崗前培訓;專業訓練機構對初中級專業技術士官進行訓練;部隊采取多種形式對士官進行在職繼續培訓。改革5年來,經過全軍的探索,已經形成了士官資格培訓、繼續培訓和在職培訓體系。
文章指出,如今,在解放軍各個重要的專業技術崗位上,受過學歷教育或經過專業培訓的士官已經成為骨干力量。士官隊伍逐步形成了指揮管理型和技術型、尖子型、專家型等不同群體,較好地適應了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楊養申段岳山蘇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