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華告訴記者,在普光氣田開發及凈化廠工程建設中,指揮部建立了近、中、遠期規劃目標和指標評價體系,制定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濃度、環境質量、污染物削減量等15項考核指標,并量化成近、中、遠期的45個目標值。依據環保規劃,開展環境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制定環保工作計劃和方案,建立分項目、分板塊、分系統的量化考核制度,督促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科學指導普光氣田的開發活動和環境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充分發揮技術優勢
在強化環保管理的同時,川氣東送建設工程指揮部不斷以環保技術為手段,全面推進新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努力使工程開展與“青山依舊,綠水長流”相協調。
川氣東送建設工程安全環保部主任張韶光介紹說,由于川東北勘探開發井屬于超深井,如果采用傳統的泥漿鉆井技術,將產生大量的鉆井廢棄物,增加工區環保工作難度。為此,指揮部在工程勘探中廣泛使用氣體鉆井技術,從源頭削減廢棄鉆井液的產生量。截止到目前,川東北工區累計應用氣體鉆井101口,進尺23.7萬米,避免使用大量的泥漿助劑和化學藥品,減少了鉆后治理廢棄物總量和治理費用。
為了減少鉆井的廢氣排放,指揮部還大力推廣使用網電驅動鉆井。據統計,使用柴油機(發電)鉆井,平均每月消耗柴油200噸,排放廢氣將達8.1噸。目前,川東北工區應用網電鉆井33口,累計減少大氣有害物質排放3207.6噸,并且網電驅動鉆井,降低了井場周邊噪聲污染。
鄭國生告訴記者,川氣東送管道工程地貌類型復雜,土地、森林、水體、野生動植物、居民等環境敏感目標眾多。施工中存在5項環境影響問題:對巴蜀山區地質災害敏感區的影響;對江南水網地帶河流水質的影響;對沿線植被和景觀的影響;臨時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施工“三廢”排放污染環境。為了減少這些不利影響,指揮部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優化設計施工方案。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