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丹江口“壩首第一村”:移民十數載 離鄉變安居

分享到:
分享到:

丹江口“壩首第一村”:移民十數載 離鄉變安居

2025年10月24日 12: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湖北丹江口10月24日電 題:丹江口“壩首第一村”:移民十數載 離鄉變安居

  作者 張倩龍 閔希

  自丹江口水庫出發,沿公路行駛不久,便可抵達湖北省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灣村。放眼望去,民居白墻灰瓦鱗次櫛比,不遠處蔬菜大棚錯落有致,一幅幅田園新景映入眼簾。

  這個距丹江口大壩僅500米的“壩首第一村”,曾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后一批移民離岸村落。

10月22日,俯瞰蔡灣村,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無人機照片)張倩龍 攝

  14年前,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數十萬民眾揮別故土,遷往他鄉。蔡灣村也迎來一批集中安置移民。他們中許多人曾是庫區漁民,因水位上漲、家園淹沒,自此踏上異地安置之路。

  59歲的董德斌曾靠打魚為生,如今“洗腳上岸”,成為一名護水員。他駕駛著由舊漁船改裝的清漂船,在丹江口庫區緩緩巡航,打撈零星浮渣。

  起初剛禁漁時,董德斌心里直發愁,不知如何維持生計。后來政府為他安排了護水員工作,現在每月有穩定收入。“我們對這一方水有感情,決心守護好它。”董德斌坦言。

  為幫助丹江口庫區發展,實現南北兩利,受水區北京、天津對水源地丹江口庫區的對口協作機制建立,幫助豫、鄂、陜三省開展干部交流、人才培養、產業轉型。

  在北京的幫扶下,蔡灣村把曾經的荒田盤活,建成南水北調數字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園。走進園內,智慧大棚保持恒溫恒濕,蔬菜泡在“溫泉”里。園區通過土地流轉、大棚承包、合作社分紅等方式,幫助村民增收致富。蔡灣村干部張光偉稱,村民既能就近務工,也能獲得土地流轉收益,解決就業的同時也盤活了資源。

10月22日,蔡灣村“幸福食堂”內,村民正在就餐。張倩龍 攝

  剛過晌午,村民何樹蘭從蔬菜大棚務工結束,準備去村內的“幸福食堂”吃午飯。“村內60歲以上的老人都能去吃飯,變化真的很大。”她指著不遠處的蔬菜大棚說,老年人也能去大棚里干活,日子現在越過越紅火。

  食堂對面的“積分兌換超市”,幾位村內老人正手持“積分存折”兌換日用品。村里設立志愿服務積分制,村民參與巡庫、清潔、調解等公益活動可獲得積分,用于兌換物品或到幸福食堂就餐。村民董海燕說:“衛生打掃好也有分,能換不少日用品。”

  村民謝金娥談起搬遷后的生活,臉上露出喜悅:“現在生活條件好,人也寬心了。”

10月22日,蔡灣村村民正在交談。張倩龍 攝

  昔日的移民安置點,走過一條從“離鄉”到“安居”的蛻變之路。張光偉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產業升級,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帶動增收致富。同時積極守水護水,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蔡灣村的故事,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數以萬計移民的縮影——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揮別故土,尋得安身立命的新天地。(完)

【編輯:劉湃】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