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30日開板到現在,創業板已整整運行一年。在這一年中,135家公司登陸創業板舞臺,募集資金992.4億元,同時,也創造了513位億萬富豪。
對此,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給出的評價是,創業板市場交易活躍,運行較為平穩。運行平穩,自然可以從創業板公司的上市速度、融資數量以及多數企業達到了融資目的等得到證明。但是,市場活躍,就必須兩分法了。一方面,說明投資者對創業板還是充滿興趣和熱情的,愿意共同培育和發展創業板市場,這也為其他企業進入創業板融資和發展增添了信心;另一方面,創業板過度活躍的造富和尋租現象,也讓眾多投資者越來越感到擔心和恐懼。因為,創業板不會從天上掉餡兒餅,不斷造富的過程,也極有可能是造窮的過程。可以在一年中創造513位億萬富翁,也可以在一年中創造無數個窮光蛋。
更重要的是,創業板成立一年來,有關退市的問題至今沒有成為管理層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在過去的一年中,進入創業板的135家企業,雖然多數企業發展良好,但是,有一些企業也并不是所謂的“創業型”企業,而是“圈錢”企業。企業不僅沒有因為融資成功而得到更好更快地發展,反而效益急劇下滑,看不到成長的希望。
而創業板講求的就是創業、成長、市場性,上市不到一年就沒有成長性了,市場性也不見了,可見在對這些企業上市時進行的各種評價和分析、審查和評估是存在嚴重問題的。更確切地說,這些企業進入到創業板,目的根本不是為了發展,而是為了圈錢。
正是因為圈錢的成分很濃,也造就了創業板的造富速度很快。一定程度上,創業板的融資和投資功能下降了,而炒作與投機的功能增強了,從而使圈錢和造富更加緊密地結合到了一起,讓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將創業板作為圈錢和造富與尋租的工具,而不是發展和投資的平臺。
我們注意到,美國的創業板市場,從開市到現在,雖然有6000多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而且培育了諸如微軟這樣的知名企業。但是,也有2000多家企業退市。正是因為建立了退市機制,才讓進入創業板的企業更加具有危機感、創造欲和創業動力,才使像微軟這樣的創新型企業愿意到創業板市場融資和發展,市場也才有活力和生命力。相反,如果美國的創業板市場不建立良好的退市機制,進入到創業板市場的企業都是“終身制”,那么,市場就必然會成為少數人的牟利工具,出現嚴重的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現象,也就很難出現良好的活力和生命力。
按理,中國的創業板市場起步較晚,應當起點更高。畢竟,國外創業板市場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經驗。那么,為什么不在創板的同時,就建立退市機制呢?即便考慮到一些具體的情況,在創板時來不及或不適合建立退市機制,而在開市一年后,也應當對這一問題予以明確表態,提出建立退市機制的路徑和時間表了,為什么至今沒有任何表示呢?
眾所周知,主板市場可謂飽受詬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始終落后于市場,使很多問題難以得到有效預防。雖然近年來制度建設步伐加快,很多方面得到了完善,但是,付出的代價已經相當沉重。那么,創業板為什么就不能吸取主板的教訓,將各種可以建立的制度極早建立呢?
而事實上,創業板所以出現爆炒、暴富、造富以及圈錢現象,很大程度上也與沒有建立退市機制有關,特別是超募嚴重過度的現象,更是與退出機制沒有建立密切相關。
所以,要想使創業板不成為圈錢和尋租者的樂園而成為創業者的平臺,就必須建立退市機制。同時,要以高起點、高標桿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和機制。只有這樣,中國的創業板市場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譚浩俊
![]() |
【編輯: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