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新規發布:國家隊,也能“省里辦”
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新規發布
國家隊,也能“省里辦”
國家隊怎么建,能變得更強?近日印發的《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管理辦法(試行)》,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探索創新。從放寬組隊門檻,到創新合作模式,再到完善激勵機制,《辦法》用一套可復制、可落地的制度設計,為中國競技體育發展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想象。
部分項目可“委托承辦”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實現歷史性突破,小將鄧雅文憑借高難度動作摘得金牌,奪得中國在該項目上的首金。
這枚來之不易的金牌,離不開國家隊共建機制的有力支撐——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與四川省體育局共建的國家集訓隊,從練隊伍、建場館,到請外教、強保障,打破了以往單一主體主導的模式,讓中國自由式小輪車從“無緣東京”到“登頂巴黎”,實現了奧運賽場的逆勢飛揚。
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家高水平運動隊的組建與發展模式正發生深刻變化,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各類學校、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主體日漸成為競技體育備戰的重要支撐。《辦法》堅持開門、開放辦競技體育,以加快形成更加多元、更加開放、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為導向,明確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的管理機制,在鼓勵項目管理單位積極創新國家隊組建模式的同時,推動合作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在合作范圍上,《辦法》放寬門檻,廣開合作之門。不論是地方政府、體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還是社會組織、企業單位等,只要有意愿、有條件,都可以申報參與國家隊建設。與此同時,政策也充分考慮個人項目和集體項目的差異性,支持整建制建隊,也允許按小項組隊,確保各類奧運項目都有適配路徑。
在合作類型上,《辦法》明確了兩種組隊路徑:“聯建共建”和“委托承辦”。前者是當前常用方式,由項目管理單位牽頭,與各類主體合作共建國家隊,項目中心依然是“主心骨”。后者則是一次大膽放權,將國家隊組建、參賽、市場開發以及國際賽事舉辦等核心權利,整體“打包”轉讓給具備條件的省級體育行政部門。這類新機制,主要針對一些國內普及程度不高、發展基礎薄弱或長期落后沒有突破的項目開展。
奧運新項率先“嘗鮮”
前不久閉幕的成都世運會上,壁球項目收獲了不少新粉絲。13歲小將殷子媛的精彩表現,讓人眼前一亮。作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新增項目,壁球項目在中國尚屬“小眾”,發展基礎較為薄弱。
如何讓新項目“做大做強”?在改革探索中,壁球成為國家隊“委托承辦”機制的首批試點項目之一,由四川省體育局承辦壁球國家隊。
在承辦自由式小輪車、沖浪等項目國家隊經驗的基礎上,四川迅速啟動壁球國家隊的組建工作。在成都市雙流區,一片壁球賽訓基地正在建設中,基地配備20余片國際標準訓練場地及2片國際認證比賽場地,預計2025年底建成。在人才培養方面,四川采用“雙軌制”模式,隊伍動態升降,打破編制限制,組建由外籍頂級教練領銜的復合型保障團隊,并制定“積分+賽事成績”的公開選拔機制。同時,設立“壁選未來”青少年海外賽訓扶持基金,推動項目國際交流與人才引進,逐步建立起“從集訓到輸送、從本地到全球”的完整生態。
同樣作為洛杉磯奧運會新項目的板球,國家隊的組隊重任則落在浙江。
與四川壁球“從零起步”不同,浙江板球走的是一條“厚積薄發、穩扎穩打”的路徑。從2006年建立中學板球隊到持續為國家隊輸送運動員,浙江已成為中國板球人才的源頭活水。在人才培養方面,浙江持續推進體教融合,搭建起小學—初中—高中—高校的完整人才梯隊。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板球場是國內最大板球專用場館,具備承接國家隊訓練與賽事的條件,并已納入國家隊備戰體系。
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海燕表示,“委托承辦”國家隊的新模式將極大提升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在奧運備戰中的參與度、榮譽感、責任感,賦能賦權激發能動性。通過一至兩個奧運周期,將有望培育一批有條件的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在奧運備戰任務中“獨當一面”,將原有以項目管理單位為核心的奧運備戰模式,擴展成為“項目管理單位+省級體育部門”共同參與奧運備戰的新模式,構建更具活力的競合關系。
更多省市“獨當一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隊省里辦”的探索,既是一場機制之變,也是一種路徑之選。“委托承辦”賦予地方更大的主導權和創新空間,將核心資源、組織權與發展權“打包”交由具備條件的省級體育行政部門承接,不僅激發了地方參與奧運備戰的熱情,也為競技體育開門開放、協同共建提供了新的范式。
國家體育總局競體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提出構建競賽制度、榮譽表彰、經費獎勵補助等多元化激勵體系,以此更好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可持續的投入機制。以合同形式明確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量化考核評價標準,建立考核、評估和退出機制,動態調整合作策略,確保合作機構高效運作,形成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管理閉環。
在四川與浙江,改革效應已初步顯現。四川借助壁球國家隊落地,正加快從基礎建設、青訓體系到國際合作的全鏈條布局;浙江則通過板球國家隊的牽引,推動競技、普及、文旅、教育等多元融合,打造更具活力的項目生態。
專家指出,未來,隨著改革進一步深入,這一國家隊組建模式有望復制推廣至更多項目和更多地區,尤其是當前在國際大賽中相對弱勢、群眾基礎尚待提升的項目。如能充分借鑒壁球與板球的經驗,做好政策引導與機制支持,推動更多省市在具備資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獨當一面”,我國競技體育將在奧運賽場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體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10:28:33
- 2025年08月27日 10:18:27
- 2025年08月27日 10:14:13
- 2025年08月27日 06:15:26
- 2025年08月26日 14:15:03
- 2025年08月25日 11:57:46
- 2025年08月25日 11:39:51
- 2025年08月25日 11:16:31
- 2025年08月25日 10:19:11
- 2025年08月25日 05: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