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 中國民企人士:為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中新社北京5月1日電 (記者 陳建新)中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民營經濟促進法于4月30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被表決通過。多位民企人士接受中新社采訪表示,該法將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保駕護航,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和創新活力。
備受海內外關注的這部法律自今年5月20日起施行。全文共9章78條,聚焦企業核心關切,在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范經營、權益保護等方面作出規定。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及時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對增強民營企業投資信心、穩定市場情緒等將起到積極作用。該法著力健全、完善民營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機制,對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等作出規定,增強了民企發展動力和信心。
觀察到“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兩個健康”首次被寫入法律,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認為,這意味著對民營經濟的關心愛護,已從政策層面的“精準施策”上升為制度層面的“剛性保障”,讓企業家們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定決心,以及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的深刻認同。
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鼓舞發揚企業家精神,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堅守主業、專注實業,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
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該法作出“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等多項規定。商湯科技董事長徐立表示,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心,也更加明確了科技企業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主力軍的使命與擔當。企業將不斷突破核心技術瓶頸,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實體經濟與社會民生。
“立法既是保障,也是鞭策。”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表示,該法的出臺為民企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將激發廣大民營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熱情,不斷追求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市場創新。作為民營企業家,自身將更加主動地加強合規經營,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企業高質量發展回饋法治環境的優化。
“外部風浪越大,越需要齊心協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是通過制度創新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關鍵舉措,有助于引導民企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在應對外部挑戰中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完)

- 專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6:14:03
- 2025年08月27日 06:00:47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