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與美聯儲的“戰爭”,火力全開
近日,美國總統與美聯儲的“戰爭”再升級。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盟友攜手,將矛頭直指拜登任命的美聯儲理事庫克,指控其犯有抵押貸款欺詐罪,并強硬要求她立刻辭職。
監管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機構負責人、由特朗普任命的比爾·普爾特,近日在社交媒體上拋出重磅指控,稱庫克在2021年為了獲得更好的抵押貸款條件,將安娜堡和亞特蘭大的兩處房屋同時申請為主要住所。
特朗普緊隨普爾特的指控迅速發聲,要求庫克辭職。面對突如其來的發難,庫克毫不示弱地反擊,稱自己不接受這種霸凌行為。
這一事件背后,是特朗普對美聯儲控制權的又一次猛烈沖擊。
事實上,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圍剿”早有預謀。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一直嚴詞批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施壓鮑威爾要求美聯儲大幅降低利率。

實際上,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即便是在他本人剛剛任命鮑威爾之后,他也一直在批評這位美聯儲的掌舵人。
不同的是,當時市場對于特朗普的批評置之不理,因為市場基本上認為,美聯儲不會向他屈服,能夠堅守其獨立性。
但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始之后,他對聯邦政府以及各種獨立機構的控制力大大加強,市場開始擔憂,特朗普或許真能“拿捏”住美聯儲。
眼看鮑威爾一時半會不服軟,特朗普又把矛頭對準了庫克。
這并非偶然,因為庫克的美聯儲理事席位,具有關鍵意義。
如果新的指控導致庫克辭職或因故被解雇,特朗普將有機會任命一位對他忠誠的人填補空缺。這樣一來,在美聯儲7人理事會中,特朗普的盟友將增加到4位,美國總統對美聯儲理事會將擁有更強的控制權。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12位儲備銀行行長的任期均為五年,預計均于2026年2月底到期。他們的連任,必須經美聯儲理事會投票批準。
換句話說,如果特朗普如愿拿下庫克的席位,幾個月后,他就有可能將美國所有儲備銀行行長都換成自己人。
幾十年以來,從沒有哪位美國總統能對央行有如此強大的控制力。
分析認為,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激進改造”正在路上。他的目的在于將美國貨幣政策的控制權從央行手里奪走。
也許,特朗普與美聯儲的沖突根本無法避免。

在美國,民粹主義者在上臺之前都會通過承諾促進就業和降低生活成本來吸引支持者,但如果不能掌控央行,他們就難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推動降息,也就無法快速刺激經濟。
經濟學界和政策界普遍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中央銀行爭取到的貨幣政策獨立性,讓央行的決策者們能夠不被選舉周期帶來的政治壓力所左右,專業、有效地管理通貨膨脹。
從不少經濟學家和評論者的發言來看,美國央行獨立性在他們眼中已擁有近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但美媒《紐約客》指出,對于民粹主義者來說,獨立權力中心的概念本身就令人反感,尤其是一個獨立行使貨幣政策決策權的權力中心。
特朗普的經濟顧問斯蒂芬·米蘭,就是一位央行獨立性的懷疑者。
2024年3月,米蘭在曼哈頓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期間,與現任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幕僚長丹·卡茨(Dan Katz)合著了一篇名為《改革美聯儲治理以實現更好的貨幣政策結果》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米蘭主張國會對美聯儲治理結構進行全面改革,賦予總統對美聯儲更大的控制權。
“我們建議縮短理事任期,明確理事任期由美國總統掌控?!泵滋m寫道。
如今,米蘭即將擔任美聯儲的理事。
也許,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所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財政主導的新時代”。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特朗普真的完全掌控美聯儲,對他而言最終并沒有多少利好。
在央行獨立性得到確認的20世紀80年代之前,政府經常干預利率調整,而政府的眼光聚焦于短期,常常根據政治需要進行降息,最終導致了嚴重的滯脹危機。
而鮑威爾和美聯儲大部分票委始終不愿降息的原因,就是擔憂滯脹卷土重來。
試想,如果特朗普真的完全掌控美聯儲,隨心所欲地推動降息,真的導致滯脹發生,恐怕面對嚴峻的經濟危機,最終承擔惡果,失去支持的還是他自己。
(“三里河”工作室)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
- 2025年08月21日 14:04:51
- 2025年08月21日 1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