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研發的犁何以能走出國門?
中新網烏魯木齊8月31日電 (史玉江)“我們研發生產的國產犁,一天能作業500至600畝地,效率大幅提高。同時,自主創新的系列配套農機打破國外壟斷,讓農戶都能用得起值得依賴的國產好犁。”近日,被評為“天山英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鄭炫如是說。

從與120馬力至180馬力拖拉機配套的液壓翻轉犁,到與200馬力至300馬力拖拉機配套的液壓翻轉調幅犁;從手動操控液壓翻轉到帶自動換向閥自動翻轉……30余載,被譽為“鐵娘子”的鄭炫研發出十幾種適配不同耕地的農業機具,不僅占據國內多地市場,還贏得俄羅斯、中亞多國市場青睞。
從兒時興趣到一生追求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屯墾戍邊史就是一部犁耕作業的發展史。在鄭炫眼里,一臺臺大“鐵牛”耕耘沃野,和土地平整、播種方式、種植水平等密切相關,是農作物豐產重要的基礎性保障。
“父母是農業技術員,他們工作中的大田就是我兒時的樂園。父親修理農機時,我就在旁邊觀察,感覺很有趣。”在第八師石河子市長大的鄭炫說。
兒時的興趣埋下理想的種子。從石河子農學院(現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農業機械化專業畢業后,鄭炫將興趣愛好變成一生追求。
從望“犁”興嘆到馳騁沃野
20世紀90年代,新疆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翻轉犁幾乎全靠進口,一臺進口液壓翻轉犁的價格抵得上農戶好幾年收入,讓人望“犁”興嘆。
“進口農機不僅貴,性能還受當地土壤條件制約。”鄭炫說,這讓很多農戶仍使用傳統農具,“遇上戈壁上的硬土,一天翻不了幾畝地。”

于是,鄭炫思索著如何研發出更適用新疆土地的犁,來打破國外農機產品的壟斷。
接下來的幾十年,鄭炫一心撲在農機配套設備研究上。“那段時間,躺在床上也在想這些問題。”
“當地土壤有什么特點?職工在使用農機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技術細節需改進?這些問題只有‘腳踩在田中’才有切身感受。”鄭炫說。
她回憶,有一次去一二九團回訪偏置犁使用情況時,農戶反映有的農田鹽堿較重,大馬力輪式拖拉機犁地作業時,一邊的輪子走在溝里,容易打滑,不但增加牽引負荷,作業指標也達不到要求。
回廠后,鄭炫帶領技術人員研制出適應拖拉機在溝里和未耕地上不同作業方式的新型偏置犁,后來又研發適用于鹽堿地的上翻下松犁。
2001年,鄭炫牽頭承擔兵團科技攻關項目“大馬力拖拉機配套耕整機械研制與推廣”,成功研制出匹配120馬力至180馬力拖拉機的系列偏置式液壓翻轉犁與調幅式液壓翻轉犁,打破當時國外產品壟斷局面,成為新疆犁耕作業的主力機型。
其間,這些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系列液壓翻轉犁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累計應用1.2萬余臺。
從占據疆內外市場到走出國門
30多年來,鄭炫每到一個團場,都要詢問當地農機技術員和承包戶,針對他們的需求研發新的農機具。這種“從問題出發”的研發模式,讓她先后攻克多項關鍵技術。

長期連作土壤需要深翻作業,鄭炫帶領團隊研制出“序列式深翻犁”;對于戈壁的開墾,研發“過載保護自動復位犁”;2024年成功推出可在駕駛室操控、實現整機快速調幅的“自動無級調幅犁”。
針對高端犁國產化需求,2017年,鄭炫主持承擔兵團重大科技項目“20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犁關鍵技術及制造工藝的研發與應用”,突破影響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犁作業質量、作業效率以及使用壽命的關鍵技術,研制出匹配200至320匹馬力不同動力的9種機型,滿足了多元化市場需求。
“使用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價格只有進口機型的60%,提升了我們國產高端犁的國際競爭力。”鄭炫表示,這9種機型已在國內5家企業實現產業化,累計生產銷售近5000臺,在新疆、黑龍江、內蒙古等地廣泛應用,并出口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
目前,鄭炫正帶領團隊研發30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的系列液壓翻轉犁。“我們要將產品設計得更加智能,這樣才更能提高農業生產效能。”
從傳統“翻田用鋤頭,犁地靠黃牛”到如今“金戈鐵馬”,機械成為田間主力,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年來農業機械迭代更新的有力證明。
如今,放眼新疆廣袤田疇,植保無人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現代化農機裝備縱橫馳騁,不僅成為農戶好幫手,還成為田野里一道靚麗風景。
“希望能為農業生產帶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好環境保護效果的農機,更希望我們研制生產的國產犁出口到更多國家。”鄭炫表示。(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9日 12:13:16
- 2025年08月27日 06:14:03
- 2025年08月27日 06:00:47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