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十地改革探路 中國經濟“向新”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國務院近日批準在10個地區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翻開官方公布的試點實施方案,從要素涵蓋范圍、試點區位選擇到具體改革舉措,無不透出中國經濟“向新”的考量。
在經濟學中,生產要素指所有用于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的資源,通常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等。隨著時代變遷和科技發展,技術、數據甚至企業家精神等也逐漸被納入其中。
此次試點實施方案與時俱進,不僅涉及傳統要素,同時還支持試點地區深化探索數據、算力、空域、頻譜軌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價值實現路徑,有效促進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
“新要素的涌現和崛起往往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銘慎認為,數據、人工智能、空天、深海、頻譜、新能源,任何一個資源要素背后都是一個甚至十幾個龐大的新產業、新賽道。它們一旦實現高效市場化配置,不僅能提升國家綜合實力,還能衍生新產業、涌現新企業、創造新就業、帶來新收入。
確定入局試點的10個地區,在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面有條件也有優勢。
據官方披露,試點名單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蘇蘇南重點城市、浙江杭甬溫、安徽合肥都市圈、福建福廈泉、河南鄭州市、湖南長株潭、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重慶市、四川成都市。它們2024年經濟總量合計超過全國四分之一。
這些地區發展基礎扎實、牽引性強,同時各具稟賦與定位。比如,北京科研院所密集、創新資源豐沛,正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明顯、要素市場活躍,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株潭加快推進同城化,產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已匯聚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說,在這些地區開展要素綜合改革試點,有助于探索各類要素資源更大范圍、更廣領域高效配置的路徑,也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撐。
以10個地區為“試驗田”推行的具體改革舉措,著眼于破解新型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難點痛點,推動其與傳統要素高效協同,進而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全周期、多層次的支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曹玉瑾舉例說,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要解決“錢從哪來、錢怎么花”的問題。過去科技企業常因輕資產、高風險面臨融資困境。試點通過制度創新打破傳統瓶頸、優化風險分擔,讓資本不再局限于傳統抵押物,而是與技術、人才等要素深度綁定,引導資本精準流向科技研發與創新領域。
例如,在傳統信貸模式下,科技企業的核心資產多為專利、技術方案等無形資產,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此次試點實施方案中,北京、鄭州、成都等地提出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望緩解這一矛盾,減輕科技企業啟動資金壓力。
此外,一些試點還希望探索形成新的市場和配置規則,增強新業態新領域要素保障。合肥都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等地區試點實施方案就部署開展了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等任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空域、頻率等方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形成發展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試點突出“綜合改革”,不同于“一時一地一事一議”的傳統改革模式,強調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系統推進改革,最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專家分析稱,10個地區試點實施方案在結構上基本一致,但在重點領域和具體任務上突出因地制宜、各展所長。通過結合國家所需與地方所能,不僅能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還能由點及面,總結出可在全國推廣的成功經驗,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并為今后更大范圍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奠定基礎。(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2日 11:04:12
- 2025年09月12日 10:29:32
- 2025年09月12日 10:29:14
- 2025年09月12日 09:42:24
- 2025年09月12日 08:37:04
- 2025年09月11日 19:55:18
- 2025年09月11日 19:25:05
- 2025年09月11日 17:48:21
- 2025年09月11日 14:08:51
- 2025年09月10日 14: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