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別讓兒童劇變成成人劇“簡化版”

分享到:
分享到:

別讓兒童劇變成成人劇“簡化版”

2025年08月27日 10:55 來源:光明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舞臺藝術眾家議】

  兒童不必等到長大才配得上欣賞高質量的藝術。恰恰在他們感知力最敏銳、想象力最旺盛的孩童時期,更應當有優秀的舞臺藝術作品深入心靈。

  暑期是學生放松心情的重要時段,也是引導他們走進劇場、接觸舞臺藝術的好時機。然而,與電影市場的豐富繁榮相比,兒童舞臺藝術的整體面貌仍顯單薄。縱觀這些年,能夠為人傳頌、成為觀眾集體記憶的兒童劇,依舊是《小蝌蚪找媽媽》《賣火柴的小女孩》《馬蘭花》等老作品。新劇層出不窮,但能突破時間限制、常演常新并在孩子心中留下長久印記的經典佳作卻鳳毛麟角。這一現象提醒我們:今天,如何為兒童創作出兼具藝術高度與審美影響力的舞臺作品,依舊需要藝術工作者不斷努力。

  長期以來,兒童舞臺藝術創作存在認知偏差:將兒童僅視為“未來的觀眾”,而非“當下的受眾”。在這種觀念下,對兒童劇創作往往重視不夠。即便有新作問世,也常是成人劇的“簡化版”——劇情簡單,舞美和燈光粗糙,表演流于表層。這樣的處理無形中低估了兒童的理解力與想象力,忽視了他們在成長關鍵期對藝術滋養的需求。許多孩子第一次走進劇場,面對的不是專為他們打造的精品,而是帶有卡通噱頭、依賴錄音和夸張肢體的低成本演出。這類作品或許能帶來短暫的歡笑,卻很難給予兒童真正的審美啟蒙。其實,兒童不必等到長大才配得上欣賞高質量的藝術。恰恰在他們感知力最敏銳、想象力最旺盛的孩童時期,更應當有優秀的舞臺藝術作品深入他們的心靈。傳統戲曲中“一桌二椅”即可營造虛擬世界,其魅力不在于華麗布景,而在于激發觀眾心中的無限聯想。兒童劇創作亦應如此,簡練而深刻的表達往往比繁復的視聽效果更能觸動心靈。真正的藝術力量,在于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理解世界的窗口,而非只提供片刻的消遣。

  近年出現的一些作品,正嘗試有所改變突破。國家大劇院的原創兒童歌劇《真假阿凡提》,以孩子們熟悉的民間英雄為主角,通過真假對照展現智慧與愚昧、善良與自私的對立。劇情中真假阿凡提斗智斗勇,舞臺上既有幽默的動作與音樂,也有發人深省的情節設計。導演巧妙運用夸張造型和空間調度,讓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生動立體,情節新奇有趣,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就理解了誠信與正義的重要性。

  除此以外,還有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的《貓神在故宮》。作品以“故宮貓”為主角,講述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傳遞愛與陪伴、生命與歷史的主題。舞臺上,貓與文物展開“對話”,厚重的歷史文化在孩子眼中變得鮮活而親切。隨著劇情推進,孩子們不僅看到了角色的勇敢與成長,也學會了如何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學到美好品格、建立文化自信。舞美設計將國風服飾、繪本造型與兒童化色彩相結合,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舞臺上真正“活”了起來。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兒童劇的價值不在于淺層娛樂,而在于能否通過藝術手段,幫助孩子理解人性、感受文化。

  筆者自2017年起,也嘗試通過芭蕾舞劇探索兒童題材,先后為中央芭蕾舞團創作了《九色鹿》和《十二生肖》兩部童話芭蕾舞劇。一提芭蕾,很多人往往覺得它是抽象而高冷的藝術——古典的服飾、嚴謹的身段、高雅的交響樂,似乎與少年兒童的審美趣味有很大距離。但事實并非如此。芭蕾經過五百年的發展與積淀,早已形成一套高度成熟的動作語匯和敘事框架,它既能表現《吉賽爾》《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愛情與犧牲主題,也能展現《巴黎的火焰》《斯巴達克斯》中的革命激情,還能講述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紅色娘子軍》與《白毛女》的故事。

  這些作品的芭蕾舞劇版本都證明,芭蕾的敘事能力與情感表達具有普適性,不會因觀眾年齡不同而失效。芭蕾動作的線條和造型契合黃金分割的審美規律,芭蕾舞劇的角色設定通常善惡分明,敘事邏輯清晰明了,這些特征恰好與童話故事的單純直觀相契合。也正因如此,芭蕾與童話在藝術表達上能形成天然契合。在《九色鹿》中,我嘗試通過舞蹈展現“誠實守信”的主題,在《十二生肖》中,嘗試給孩子傳遞“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哲理。當這些對孩子來說稍顯深奧的道理,通過芭蕾的動作和舞臺語言直觀呈現時,孩子們不僅能輕松理解劇情,還能在優美的舞姿與音樂中獲得情感觸動和思想滋養。芭蕾并非遙不可及的“成人藝術”,只要找到與兒童心理的契合點,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故事融入其中,它完全能成為講述中國故事、培育兒童審美的重要載體。孩子們在其中既能感受古典芭蕾的莊重與優雅,又能讀懂屬于自己的成長故事,這正是芭蕾面向兒童創作的獨特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舞臺藝術創作必須摒棄一個誤區:將兒童劇等同于“簡化版”成人劇。不少作品滿足于“可愛”“搞笑”“色彩艷麗”的表層效果,忽視了藝術的深度。這種輕視不僅剝奪了兒童欣賞高水平舞臺藝術的權利,還可能導致他們的審美趣味被過度娛樂化,甚至讓龐大的兒童市場份額被海外作品占領。

  真正優秀的兒童舞臺作品,應當在藝術水準上與成人劇等量齊觀,只是在表現方式上更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換句話說,它不是降低標準,而是調整方法。這一點在國際經驗中體現得尤為鮮明。英國皇家劇院、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等國家級院團,都曾推出面向兒童的原創舞劇、戲劇、歌劇等舞臺作品,如舞劇《彼得與狼》《愛麗絲夢游仙境》、歌劇《楚科卡拉》。他們并未因觀眾年齡降低藝術要求,而是通過奇特的敘事角度和高度精致的舞美,吸引兒童走進故事。應該說,尊重兒童,就是尊重藝術本身。中國的兒童舞臺藝術同樣需要在堅持藝術品質的前提下,結合本土文化,創造出真正能陪伴孩子成長的經典。

  兒童是當下的觀眾,也是未來的藝術欣賞者。他們對舞臺藝術的童年記憶,有可能會影響其一生的審美趣味。當他們走進劇場,看到的不再是成人劇的“刪減版”,而是專為他們創作、尊重他們感受、激發他們想象力的作品時,孩子與劇場之間的情感紐帶才會真正建立。這種紐帶不僅關乎藝術技藝的延續,更孕育著文化基因的傳承。

  (作者:于大雪,系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舞劇導演)

【編輯:劉湃】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