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音樂對話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歐洲巡演
跨越山海的音樂對話
當地時間8月15日晚,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掌聲如潮水一般涌動,現場2100多觀眾起立向臺上的音樂家致意。這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2025歐洲巡演的收官音樂會,指揮家鄭明勛在后臺告訴樂手們:“這里的觀眾并不總是像這樣全場起立鼓掌,今晚他們之所以這么做,不光是因為你們精彩的演奏,更是因為你們展現出來的精氣神。”
過去10天中,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韓國指揮家鄭明勛和華裔鋼琴家劉曉禹,從英國愛丁堡、薩弗倫沃爾登,經過西班牙桑坦德,最后來到德國科布倫茨和漢堡。3個國家、5座城市,其中3場音樂會售罄、平均上座率超九五成,一路上不斷收獲好評與掌聲。
深入歐洲音樂生活腹地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此次巡演不僅登上了舉世矚目的國際舞臺,更深入歐洲音樂生活腹地,與各國觀眾在現場相遇。
巡演途中,首站愛丁堡是英國藝術名城,愛丁堡藝術節則國際知名藝術節;終點站漢堡易北愛樂音樂廳是世界知名音樂地標。相比起來,中間三站似乎“名不見經傳”,但在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總經理任小瓏看來,這恰恰讓此次巡演更具意義。鄭明勛也表示:“巡演就是要走出舒適區,遇到新的觀眾、適應新的環境,我們的目標是尋求一種盡可能自由的狀態。”
薩弗倫沃爾登毗鄰劍橋,聚集了一群資深的古典音樂迷。因為音樂廳規模不大,樂團當晚不得不縮減編制,這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劉曉禹說:“就音響效果和樂器表現而言,這是一次很棒的親密體驗。”
具有74年悠久歷史的桑坦德國際藝術節,首次迎來中國樂團。返場曲目《卡門》第一幕前奏曲中濃郁的西班牙風情,點燃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散場后,觀眾們向路過的所有演職人員表達祝賀和感謝。
科布倫茨的賽納冶煉廠鑄造大廳是一處工業遺址,并非常規的音樂廳。當日陽光高照,氣溫高達36攝氏度,對音樂家們的體力和演繹都發起了不同尋常的挑戰。但在任小瓏看來,這是歐洲夏季音樂節的常態,樂團走到這里,便是深入了歐洲音樂生活的腹地。曲終之時,所有觀眾起立鼓掌的場景,也給樂手們留下了難忘的畫面。
拓展邊界對話國際樂壇
“歐洲是古典音樂的發源地,但古典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卻不止是歐美的責任和義務。”任小瓏表示。
此次歐洲巡演,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韓國指揮家和華裔鋼琴家,無意中促成了一次亞洲音樂力量的集體呈示。
鄭明勛回憶說,他1997年帶領圣切契利亞管弦樂團去北京演出,那時中國的古典音樂氛圍還不濃厚,適合演出的現代化音樂廳也不多見。僅10年后,國家大劇院落成,中國各大城市都在建設新的音樂廳。“歐洲很少有像易北愛樂音樂廳那樣的新建筑,有些場館太老了,有些維護不太好,讓人感受不到未來發展的希望。這與中國截然不同,中國古典音樂的發展有一種滾滾向前的態勢”。
鄭明勛和任小瓏都認為,這次巡演是樂團融入世界音樂版圖的重要一步。任小瓏說:“巡演是一次平等的交流與合作。我們不斷拓展自己的邊界,認知的邊界、技能的邊界、團隊精神的邊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音樂家的修養,也不斷提升整個樂團的修養。”
觀眾們的熱烈反饋以及自媒體和樂評的積極評價,給了任小瓏和樂團更多信心,“我們希望將來能夠與歐洲市場、與全球音樂界保持持續的、定期的互動,一步一步走進古典音樂這個行業的中心地帶”。
巡演期間,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還在愛丁堡市政廳和法蘭克福克龍貝格音樂學院舉辦了2場交流活動。在愛丁堡,音樂家們呈現包括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在內的一系列室內樂作品;在法蘭克福,他們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的樂手們合作,奏響了柴可夫斯基《C大調弦樂小夜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等中外作品。
此次帶隊巡演的國家大劇院黨組副書記趙海英表示:“這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次進行歐洲多國巡演。今年適逢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我們希望這次巡演可以讓歐洲觀眾在音樂中獲得情感共鳴,以交響樂為紐帶架起中歐文化交流的新橋梁,并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文化繁榮發展的圖景。”(鄭娜 倪敏)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27日 第 07 版)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14:03:09
- 2025年08月27日 14:02:47
- 2025年08月27日 09:51:35
- 2025年08月26日 14:17:45
- 2025年08月26日 10:04:51
- 2025年08月26日 10:04:01
- 2025年08月26日 10:02:35
- 2025年08月25日 19:24:33
- 2025年08月25日 18:49:45
- 2025年08月25日 18:3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