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珠海經濟特區正踏出“新路”
8月26日,在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當天,珠海發布主題宣傳短片《路》,以潮頭踏出通天路的決心,詮釋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
回望過去45年,珠海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從一座邊陲農業縣蝶變為現代化海濱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從2億元到超過4000億元的巨大跨越。其引人矚目的,不只是經濟規模之變,還有發展路徑之先、治理理念之新。
改革開放早已深深融入珠海的城市血脈。追溯到百年前,唐家古鎮走出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幼童,香洲開埠探索“無稅口岸”,就為珠海這片土地刻下了開放的基因。作為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珠海肩負著先行先試、開路探路的使命任務。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珠海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跨境金融、海洋產權、生態補償等關鍵領域推出多項改革舉措,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彰顯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決心。
生態優先繪就了珠海最堅實的發展底色。這座城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保護海岸線、修復紅樹林、控制陸源污染,努力實現“碧海藍天”與“金山銀山”的和諧統一。珠海的實踐表明,生態宜居本身就是競爭力,能夠吸引人才、集聚產業、提升城市能級。
高水平保護不僅不是發展的阻力,反而是新質生產力的催化劑。當下,為接續1992年“科技重獎”的開先河之舉,珠海在全國首次把應用場景作為重要抓手寫入促進成果轉化政策,建立遴選發布應用場景機會清單、需求能力清單、標桿案例清單“三張場景清單”制度,面向全國發出企業創新“英雄帖”,希望破解轉化瓶頸,求索創新經濟發展的鑰匙。
向海圖強,是珠海最鮮明的主題。瀕海不僅是珠海的地理特征,更是其發展優勢。近年來,珠海明確提出建設區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推動海洋科技產業化、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珠海海洋生產總值已突破千億元,但它沒有停留在傳統海洋產業路徑上,而是瞄準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領域,推動海洋經濟邁向價值鏈高端。這一轉型不僅體現了產業視野的前瞻性,更反映出珠海正在將海洋優勢系統性轉化為發展勝勢。
珠海經濟特區45年的發展歷程,為城市發展路徑提供了重要啟示:一座城市的高度,不僅取決于其經濟總量或建設規模,還取決于其能否以系統思維統籌改革、開放、創新與保護,走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路徑。珠海以有限陸域面積實現全面發展,靠的不是規模擴張,而是功能提升、結構優化與內涵增值。
當前,珠海正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融入國家海洋戰略,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樣板,其發展愿景早已超越一城一域,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當先鋒,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20:52:17
- 2025年08月27日 17:04:09
- 2025年08月27日 15:17:36
- 2025年08月27日 11:38:58
- 2025年08月26日 20:46:01
- 2025年08月26日 16:15:54
- 2025年08月26日 15:31:29
- 2025年08月26日 11:59:06
- 2025年08月26日 11:58:24
- 2025年08月26日 11: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