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東西問丨鄒驥:全球氣候治理將走向何方?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丨鄒驥:全球氣候治理將走向何方?

2025年11月09日 2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全球氣候治理將走向何方?

  ——專訪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

  中新社記者 劉亮

  202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將于本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貝倫召開。站在《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的關鍵時間節點,COP30被寄予諸多期待。

  中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就在不久前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提出多項重要能源目標。

  如何看待中國提出的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今年COP30又將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走向何方?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探討相關問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9月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其中提出: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實現這些目標有哪些路徑?

  鄒驥:中國宣布的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中,二氧化碳減排依舊是重中之重。對于實現新提出的兩個目標,我們識別出以下六大基本路徑。

  一是可持續能源消費方式,涵蓋能效提升與合理管理能源需求。

  二是電力系統深度低碳化,利用中國可再生能源優勢,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從2013年的10.2%,提升至2024年的19.8%。若風光發電輔以核電、生物質能、地熱、水電等發展,這一比例未來有望奔向40%,對標世界一些主要經濟體如德國、英國、美國等,具有上升潛力。

圖片
2024年8月11日,廣東廣州,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整機出港,后續將前往陽江海上風電場進行安裝。 中新社發 廣州海事局 供圖

  三是綠電前提下的電氣化。最直觀的“電氣化”即是電動車的使用。除了交通部門的電氣化之外,工業部門、建筑部門均有大量電氣化的潛力。

  四是非電能源燃料轉換。工業部門高溫操作等場景,依靠綠電加熱難以滿足功率需求,還需要煤油氣燃料進行加熱。但未來,綠氨、綠醇等路徑可能替代煤油氣燃料,在航空、輪船等領域也有潛在應用場景。

  五是負排放技術,包括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森林碳匯、碳移除(CDR)等。

  六是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如甲烷等。

  中新社記者:當前中國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有待彌合的核心差距是什么?

  鄒驥:當前中國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在能源領域亟需彌合的核心差距,體現在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上。

  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中,超半數煤炭用于發電,是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因此電力系統的深度低碳化至關重要。目前,中國電網能容納的風光發電量占比約為20%,而在美國加州、德國、英國等地區,這一比例已超40%。

  隨著可再生能源中風光比例的進一步提升,電網面臨穩定性、靈活性資源不足等挑戰。要完成能源轉型主體任務,需實現電網從傳統到新型的物理特性轉變。這涉及技術創新,如引入AI等新技術,以及電力市場的新設計,包括市場主體行為、激勵機制的調整,以解決儲能等新成本結構的支付問題。這些都是在未來10年里要進一步攻關和解決的問題。

圖片
2025年2月18日,甘肅省酒泉市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內,全自動光伏組件、電池片生產設備全速運轉。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中新社記者:中國最新提出清潔能源指標,如到2035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等。這將如何重塑中國產業結構與經濟布局?

  鄒驥:未來10年,中國致力于綠色低碳轉型,將帶來巨大投資潛力。我們估算,平均每年投資規模達5萬億元人民幣,約相當于2024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十分之一。從長期市場均衡和需求潛力看,能源結構轉換、能效提高和產業升級的投資潛力巨大,遠未飽和。

  不過,目前投資潛力尚未充分開發,需通過政策手段和改革將其挖掘出來。這一投資對經濟增長、就業機會創造及財政收入增加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貢獻。

  中新社記者:從全球主要市場的政策演變來看,碳定價機制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對于中國而言,全國碳市場下一步發展的關鍵突破口在哪里?

  鄒驥:當前全球主要市場碳定價機制重要性日益凸顯,不同碳市場設計存在差異。期待中國能夠將碳市場與減排目標、技術及投資有效掛鉤。檢驗碳市場有效性的關鍵在于,其是否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投資部署。

圖片
2025年6月5日,2025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此屆碳博會共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逾300家知名企業參展。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中新社記者: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發生哪些變化?今年COP30關注的重點會是什么?

  鄒驥: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氣候治理和能源轉型進程面臨諸多變化與挑戰。一方面,全球氣候治理的生態系統正在發生變化,參與者增多,包括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國際游資等。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低增長,使發達國家承諾資金存在現實阻礙。與此同時,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使全球氣候治理多邊進程的政治領導力受損。

  談判議題上,歷年重點都是資金問題、透明度、單位制補償等。值得注意的是,循環經濟議題被納入COP30主題日,成為氣候轉型重要議題。循環經濟無論從政策上還是技術上都是可行路徑,能提升資源利用率和效率,實踐中雖然需要解決成本與操作問題,但值得肯定與探索。

  總體看,當前地緣政治發生變化,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需要更好地擁抱新的產業革命成果,堅定地走綠色低碳轉型之路。(完)

  受訪者簡介:

圖片
鄒驥。受訪者供圖

  鄒驥,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在經濟發展、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戰略與政策綜合決策相關領域深耕多年,曾擔任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并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與聯合國氣候談判。曾先后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擁有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學士學位、技術經濟碩士學位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學博士學位。

【編輯:劉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