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耶魯學者:生態文明思想引領全球邁向可持續與繁榮未來

分享到:
分享到:

耶魯學者:生態文明思想引領全球邁向可持續與繁榮未來

2025年11月09日 1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趙麗)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將于11月10日在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帕拉州首府貝倫市舉行。

  大會召開前夕,中國新聞網就全球環境治理和中國的氣候行動等話題,專訪了美國著名生態學者、耶魯大學教授瑪麗·伊夫琳·塔克(Mary Evelyn Tucker)。塔克教授強調,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生態文明思想是引領中國乃至全世界通向繁榮未來的重要路徑,它不僅追求可持續發展,更追求一個融合社會、政治、物質、精神與生態等多重維度的繁榮未來。

  聚焦COP30:期待實質性氣候承諾

  談及即將在巴西召開的COP30大會,塔克表示,她希望本屆會議能夠推動各國在建立“損失與損害專項基金”方面作出切實承諾,為受氣候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實質性支持。她還希望本次大會能夠鼓勵保險行業在應對氣候相關災害(如火災、洪水、颶風和干旱)中發揮領導作用,并進一步推動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就像中國在太陽能與風能領域所做的努力一樣”。

  本屆COP30主席團首次將“循環經濟”納入主題日議程,凸顯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的協同關系。塔克認為,這是大會討論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循環經濟強化了生產與消費的聯系,強調減少浪費、再利用、維修與回收的重要性。”

  她還特別提到,早在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中國在行動:生態文明思想與碳中和目標

  在談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時,塔克認為,這一理念不僅為中國自身發展指明方向,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生態文明思想不僅追求可持續的未來,更是一個繁榮共生的未來。”她指出,自2018年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以來,這一理念已融入國家政策、教育體系和社會實踐。塔克舉例說,中國北方的防沙造林“綠色長城”工程,以及全國約7000家有機農場的發展,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體現。

  塔克強調:“如果地球沒有共同的未來,人類就沒有可持續的生存前景。” 談及中國提出的“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時,塔克指出,要避免出現氣候臨界點,各國必須將《巴黎協定》的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中國在制定高標準目標和實現碳中和方面率先行動,為全球樹立了榜樣。”

  推動國際合作:重拾古老文明智慧

  塔克呼吁,各國應在以聯合國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為指導的國際框架下,克服國家間的分歧與競爭、加強合作。雖然美國政府曾一度退出《巴黎協定》,但她希望“美國民眾能夠繼續支持IPCC的科學報告與《巴黎協定》。”

  談到具體路徑時,她指出,應通過加強中美關系與教育交流,促進師生互訪,重啟思想與文化層面的對話,以增進理解與信任。其次,需要在各層級開展以相互尊重與理解為基礎的外交對話。“我們這個星球共同的未來需要世界認可中國在推動能源向可再生技術轉型中所發揮的獨特領導作用。”

  面對全球氣候危機帶來的挑戰,塔克認為,人類應當重拾古老智慧,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她引用中國古代經典《大學》中的理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學習與修養的最終目標應是實現共同福祉。“人類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她引用北宋哲學家張載在《西銘》中的話:“乾稱父,坤稱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塔克表示,“這種超越國界與種族的普世精神,正是建設地球生命共同體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完)

【編輯:曹子健】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