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護市場主體財產權 最高法發布第二批涉企行政強制典型案例
中新網8月18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消息,為集中體現人民法院通過監督、糾正違法行政強制行為,依法保護市場主體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司法實踐和成效,進一步防止同類行政違法情形的發生,最高人民法院分兩批發布涉企行政強制典型案例。本次發布的第二批5個案例,重點體現涉企行政強制案件中,人民法院通過依法作出有利于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的裁判,加大行政案件調解工作力度,多措并舉增強涉企行政爭議化解實效,以確保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涉企行政強制典型案例
(第二批)
一、某中藥材行訴湖南省湘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扣押財物及行政賠償案
二、某塑料制品廠訴河南省武陟縣詹店鎮人民政府責令改正、查封設施案
三、某傳媒有限公司訴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強制拆除設施及行政賠償案
四、某文化傳播公司訴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強制拆除設施案
五、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強制執行某潤滑油科技有限公司案
一、某中藥材行訴湖南省湘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扣押財物及行政賠償案
(一)基本案情
2021年6月29日,湘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湘潭市監局)對某中藥材行進行檢查時,發現其在無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亦未委托配置制劑的情況下,預先大量配置無患者的處方藥并用于銷售的違法行為。湘潭市監局對相關物品予以扣押并送至專業機構檢測,后依據檢測結果認為某中藥材行涉嫌經營假藥,遂向公安機關移送了涉嫌犯罪線索,但未將扣押的藥品移交。同年11月1日,湘潭市監局再次對該藥材行進行現場檢查,扣押同類藥品并制作了《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決定書》;其后于同年12月1日決定對兩次扣押藥品再延長扣押期限三十日,但直至2023年3月一直未予返還。某中藥材行不服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決確認湘潭市監局的扣押行為違法,并返還被扣押的藥品。
(二)裁判結果
湘潭市雨湖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湘潭市監局在延長扣押期限屆滿后仍未作出處理,長期扣押涉案物品遠遠超出法定扣押期限,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27條的規定,構成違法;由于涉案財物部分屬于藥品,湘潭市監局送檢后檢測出了非法添加化學成分,可能涉及公眾身體健康和用藥安全,為堅持風險管理,落實嚴格的監管制度,由行政機關制定方案作出妥善處理更為適宜,故判決確認湘潭市監局扣押行為違法,并責令采取補救措施。某中藥材行上訴后,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以相同理由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典型意義
“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指示。各級人民法院務必要嚴格落實,有效監督相關部門依法履職,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益。本案中,湘潭市監局依法決定扣押違規藥品,但扣押時間明顯超出法定期限,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確認違法理據充分;而在對涉案藥品的后續處置、某中藥材行行為的性質尚無定論的情形下,不判決行政機關返還藥品、而是責令采取補救措施,亦符合保護公眾用藥安全的需要。本案判決既壓實了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法律責任,支持了企業的合理訴求;也對藥品監管部門的專業判斷和執法權給予了充分尊重,兼顧了企業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從后續情況看,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和解意向,湘潭市監局銷毀了部分已發霉藥品,某中藥材行加強了自身整改,當地政府也允許其參與當地大型中藥材產業園的建設和經營,糾紛處理取得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
二、某塑料制品廠訴河南省武陟縣詹店鎮人民政府責令改正、查封設施案
(一)基本案情
某塑料制品廠(以下簡稱某塑料廠)于2014年4月14日注冊成立,經營范圍為塑料制品來料加工、銷售。2022年8月10日,武陟縣詹店鎮消防安全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鎮消防中心)在消防檢查時發現,某塑料廠存在滅火器過期、線路未穿管、無煙霧報警器等消防隱患和違法行為,遂下達《消防隱患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停業整改。同日,鎮消防中心工作人員還在某塑料廠電表盒外部粘貼了封條。其后該廠被迫停電、生產經營中斷。該廠不服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決撤銷上述《消防隱患責令改正通知書》,責令鎮消防中心停止查封行為。
(二)裁判結果
武陟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鎮消防中心屬于武陟縣詹店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鎮政府)的內設機構,不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應由鎮政府承擔法律責任。涉案《消防隱患責令改正通知書》名為責令改正,實為停業整改,未給予某塑料廠自行改正的機會,也未告知該廠享有陳述、申辯等權利,程序違法。考慮到該廠確實存在違反消防法規定的行為,一審判決確認涉案《消防隱患責令改正通知書》及查封某塑料廠電表箱的行為違法,駁回某塑料廠的其他訴訟請求。該廠上訴后,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鎮消防中心作為鎮政府的內設機構并不具有相應的執法主體資格,其要求企業停業整改也缺乏法律依據,構成重大且明顯違法,故判決撤銷一審判決,確認涉案《消防隱患責令改正通知書》及查封電表箱的行為無效。
(三)典型意義
行政強制措施相較其他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影響更大且具有即時性,因此,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實施主體的規定更加嚴格。行政強制法第17條第1款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行政機關應當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而不能為規避責任隨意擴大相關內設機構或臨時機構的職權范圍,或者違反法律規定委托實施強制措施。本案中,人民法院明確認定,鎮消防中心系鎮政府的內設機構,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其以自己名義責令停業整改及實施查封行為,沒有法律規范依據,故確認其作出的通知書及查封行為無效。且即便鎮政府自身,也缺乏消防管理領域針對企業財產的查封權乃至責令關閉、停業整改的處罰權。本案二審判決有利于監督行政執法部門依法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自主經營權,為其營造穩定的發展環境。另從后續了解情況看,某塑料廠的相關損失已另案依法獲得賠償,糾紛得以實質性解決。
三、某傳媒有限公司訴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強制拆除設施及行政賠償案
(一)基本案情
2018年6月20日,淮安市清江浦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區綜合執法局)向某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傳媒公司)頒發許可證,同意其設置樓頂廣告牌,有效期自2018年6月20日至2022年6月19日。此后,某傳媒公司與多家公司簽訂戶外廣告制作發布合同,約定由該公司制作并發布廣告。2020年5月,當地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發文要求拆除清江浦區樓頂商業廣告牌。2020年5月15日,區綜合執法局對某傳媒公司作出公告,決定撤回前述廣告許可證。某傳媒公司以其針對上述公告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為由,向區綜合執法局申請暫緩拆除廣告牌。2020年6月10日,區綜合執法局將某傳媒公司設置的樓頂廣告牌強制拆除。2021年3月24日,另案生效判決撤銷了區綜合執法局作出的前述公告中關于撤回行政許可的內容。某傳媒公司對前述強拆行為不服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決確認區綜合執法局強拆行為違法、對廣告牌恢復原狀,并賠償其因此產生的違約責任以及廣告牌被拆除期間的經營利潤等損失。
(二)裁判結果
淮安市清江浦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根據行政強制法第35條、第36條、第37條的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前應當履行催告、聽取陳述申辯、作出強制執行決定等法定程序。本案中,區綜合執法局強制拆除某傳媒公司樓頂廣告牌,未履行上述法定程序,其強拆行為違法。為營造清朗城市公共空間、消除安全隱患,當地對轄區內廣告設置布局進行調整,不再保留樓頂商業廣告,故某傳媒公司要求對廣告牌恢復原狀的訴請,客觀上不具有可能性。但強拆行為導致某傳媒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損,區綜合執法局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一審判決確認區綜合執法局強制拆除廣告牌行為違法,并賠償某傳媒公司因強拆導致的廣告經營收入、廣告牌拆除后的殘余價值損失,以及合法許可被撤回后應當給予的合理補償。該公司上訴后,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以相同理由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典型意義
政務誠信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石,深化政務信用建設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行政強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許可作為一種授益性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確因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更不應在未依法履行補償職責的情況下即逕行實施強制拆除。本案中,區綜合執法局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決定撤回許可,但未依法給予企業補償,且屬于違反法定程序實施拆除,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確認該強制拆除廣告牌行為違法并責令賠償損失,切實保護了某傳媒公司的合法權益。為實現案件爭議一次性、實質性解決,人民法院作出賠償判決的同時,一并考慮并處理了涉案補償問題,有效避免了“一事多案”等問題。
四、某文化傳播公司訴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強制拆除設施案
(一)基本案情
2013年4月8日,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傳播公司)與定西市公路運輸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公路局)簽訂《定西市區公交站亭建設使用協議》,約定由該公司投資5523100元,修建定西城區50座公交站亭及站牌并取得上述站亭獨家經營權,期限25年(含建設期1年)。某傳播公司先后于2015年、2018年分兩批共建成公交站亭39座、站牌124塊,均投入使用。2018年8月10日,定西市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由市公路局負責交通站點完善等工作,定西市安定區相關部門以及某傳播公司等企業做好配合。該公司與有關單位簽訂協議承建、管理定西市民主路以北至定西經濟開發區的新城區公交站牌。2022年7月15日,定西市安定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區住建局)向某傳播公司發送《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以“未經依法審批在定西市區設置的所有公交車候車亭不符合規范和標準,年久失修、影響市容市貌和行人正常通行”為由,限期5個工作日內自行拆除,否則將依法強制拆除。因該公司未實施拆除,區住建局于同年7月21日強制拆除公交站亭39個及站牌124塊。該公司不服訴至人民法院,請求判決確認區住建局的強制拆除行為違法。
(二)裁判結果
渭源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某傳播公司經定西市相關部門同意,簽訂協議后修建涉案公交站亭及站牌,已取得特許經營權,建成后運營多年,相關部門并未對是否批準及是否符合規范及標準提出異議。區住建局以其未經審批且不符合規范和標準,影響行人正常通行為由,作出責令限期拆除的通知,沒有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該局進而在沒有依法補償,未履行催告及作出強制拆除決定的情況下,強制拆除涉案設施,不符合法定程序,故一審判決確認區住建局強制拆除涉案公交站亭及站牌的行為違法。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三)典型意義
民營企業的信賴利益保護關乎企業發展信心。根據信賴利益保護的原則,除非涉及公共利益,行政機關一般不得擅自改變授益性行政行為;如果確實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收回該項權利,也應當依法彌補受益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損失。無視信賴利益的保護直接實施行政強制行為可能構成違法。本案中,某傳播公司與市公路局簽訂協議,投資修建公交站亭及站牌,并實際運營多年,區住建局即便認為未經其審批且不符合規范和標準,也應當遵循法定程序作出處理,充分考慮在先行政行為所形成的信賴利益保護;人民法院針對區住建局在未依法補償、未履行催告、未作出決定情形下實施的強拆行為,明確指出問題、判決確認違法,不僅維護了某傳播公司合法權益,還有利于促推地方政府及其部門統籌政策制定與執行,健全協調配合機制,穩定經營主體預期,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在后續行政賠償案件中,某傳播公司的合法財產訴求獲得了人民法院的有力支持,爭議得以最終化解。
五、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強制執行某潤滑油科技有限公司案
(一)基本案情
某潤滑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潤滑油公司)成立于2022年10月,屬于小微企業。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該公司在公司網站宣傳頁面自稱是一家“專業從事潤滑油脂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東營市河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區市監局)執法人員接到有關該公司涉嫌“虛假宣傳”舉報后,經核查相關事實,檢索“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并經東營市河口區科技局確認,認定該公司并非高新技術企業。其后,該公司認識到錯誤后及時刪除了網站上的不實內容。區市監局于2023年6月以該公司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第1款的規定,但鑒于能主動消除危害后果可予以減輕處罰為由,決定罰款2萬元。某潤滑油公司收到行政處罰決定后,在法定期限內未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也未履行繳納罰款義務。區市監局經依法催告后,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處罰決定。
(二)裁判結果
東營市河口區人民法院在審查過程中,向區市監局發出司法建議,依據行政處罰法第33條第1款、第3款有關不予行政處罰情形的規定,建議該局對某潤滑油公司不予行政處罰;同時通過教育、督促等方式對該公司加強指導,助力小微企業健康成長。區市監局接受了司法建議,主動撤回強制執行申請,人民法院裁定準予撤回。其后,區市監局作出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導該公司重視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避免再次違法。
(三)典型意義
根據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行為的,盡管相對人對該行為未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但人民法院仍應當進行合法性審查。對中小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尤其要遵循適當性原則的要求,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實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本案中,某潤滑油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從被人舉報虛假宣傳之日至區市監局處罰之時尚未正式開展生產經營,且該企業官網瀏覽人數極少,同時考慮到在企業尚未獲得收益的情況下,若裁定準予強制執行涉案處罰決定會對企業后續發展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人民法院據此通過司法建議方式,聯動區市監局對該公司不予行政處罰;同時通過教育、督促等方式對其加強指導,助力小微企業健康成長。區市監局接受了司法建議,促成本案依法妥善處理,實現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12:19:22
- 2025年08月27日 00:28:34
- 2025年08月26日 17:19:32
- 2025年08月26日 11:38:49
- 2025年08月26日 11:17:41
- 2025年08月26日 11:00:53
- 2025年08月26日 07:31:55
- 2025年08月26日 05:22:43
- 2025年08月25日 20:00:28
- 2025年08月25日 18: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