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石化巨頭東北深耕記
中新社盤錦8月18日電 (黃欣欣)“老板青睞東北地名,覺得寓意綿長。”來自臺灣的長春化工(盤錦)有限公司制一部經理黃云謙18日在盤錦廠區內表示,臺灣長春集團旗下“大連化學”“吉林化工”等子公司取名很“東北”。

當日,二十余位兩岸及香港媒體人走進長春化工(盤錦)有限公司,探尋臺灣第二大石化集團跨越海峽的戰略布局。
這家1949年創立于臺灣的化工企業以“長春”為名,黃云謙解讀“長春”二字寓意:“‘春’字拆開是三人日日合作,冠以‘長’字,便是三人同心、長長久久。”
長春集團由臺灣實業家廖銘昆、林書鴻與鄭信義創辦,2011年投資大陸,事業版圖布局東北地區。據介紹,盤錦廠如今成為集團三大銅箔生產基地之一,與臺灣苗栗、江蘇常熟形成“兩岸三地”布局。
為何選址盤錦?公司副總經理林士浩道出關鍵:“港口近在咫尺,土地供應充足,發電成本優勢明顯。”黃云謙補充,東北基地完善了公司輻射北、中、南的市場網絡。
林士浩指出,盤錦基地建成后迅速成為增長引擎:2024年生產環氧樹脂6.6萬噸、鋰電箔1.56萬噸,工業總產值突破23.15億元人民幣,營收同比增長9%。
在外部市場波動背景下,業績增長源于何處?黃云謙介紹,公司取得技術突破,開發出厚度3至5微米銅箔,主要面向高端鋰電池市場,應用于消費性電子產品電池、電動汽車等行業。盤錦廠約80%的銅箔產品內銷大陸,大陸市場動力工具、3C產品及儲能領域需求強勁,尤其電動車賽道增速亮眼。林士浩直言:“品質立身贏得信賴,市場自然穩固。”
公司會議室墻面,張貼著集團創始人之一林書鴻2019年接受臺灣《工商時報》的采訪報道。林書鴻指出,大陸持續提振內需,延續經濟動能,更強力扶持半導體、5G等產業發展,將使長春集團電子化學品、銅箔應用獲得加速推進機會。他還預判“大陸電動車產業政策明確,預期發展將逐漸加速”。長春集團此前斥資擴產兩岸銅箔及電子化學品,切入電動車與5G產業鏈。如今,林書鴻的前瞻布局正迎來收獲期。
從苗栗到常熟再到盤錦,長春集團銅箔生產基地分布于兩岸。當被問及大陸市場地位,林士浩表示:“以鋰電池銅箔計算,臺灣產能約占集團四成,大陸已躍居六成。”
在事業版圖不斷拓展的同時,來自臺灣的員工們也逐漸融入東北生活。黃云謙來盤錦已兩年,林士浩則清晰記得2023年11月初見雪景的驚喜:“在臺灣只有玉山能看到雪,這里四季分明,冬天有暖氣,水果價格親民,很期待能在這里繼續發展。”(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0:28:34
- 2025年08月26日 17:19:32
- 2025年08月26日 11:38:49
- 2025年08月26日 11:17:41
- 2025年08月26日 11:00:53
- 2025年08月26日 07:31:55
- 2025年08月26日 05:22:43
- 2025年08月25日 20:00:28
- 2025年08月25日 18:21:41
- 2025年08月25日 14: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