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新四軍為何選擇在鹽城重建軍部?

分享到:
分享到:

新四軍為何選擇在鹽城重建軍部?

2025年08月19日 09:16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圖片

在江蘇鹽城市中心,

解放路與建軍路交匯處,

一座“大銅馬”雕塑昂首向前。

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它與新四軍紀念館、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一起,

串聯起那段烽火歲月。

圖片

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谷華 攝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鐵軍,

由南方八省紅軍及紅軍游擊隊組建而成。

歷史為何選擇鹽城,

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的關鍵之地?

鹽城和新四軍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

圖片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谷華 攝

  新四軍軍部緣何重建于鹽城?

  鹽城市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小清介紹,1940年10月10日,東進北上的新四軍陳毅部與南下的八路軍黃克誠部在鹽城大豐白駒勝利會師,開辟了蘇北抗日根據地,打通了華北和華中聯系的戰略通道。之后,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在海安成立,統一指揮隴海鐵路以南、長江以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各部隊。11月,劉少奇、陳毅率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和中原局機關遷駐鹽城。

  圖片

館內展示的新四軍與八路軍會師場景。谷華 攝

  1941年1月6日,“千古奇冤”的皖南事變發生。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1月25日,新四軍重建軍部大會在鹽城舉行。從此,新四軍成為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抗日軍隊,獨立自主地肩負起華中敵后的抗戰重任。

  新四軍在蘇北鹽城重建軍部的地域優勢有哪些?劉小清說,蘇北是一片紅色熱土,地域概念為隴海路以南、長江以北、津浦鐵路以東、大海以西。此地域大革命時期即由地方黨組織領導群眾革命,有著較好的群眾基礎;抗戰時期,蘇北全屬敵后,便于開展敵后游擊戰;蘇北長期有著眾多保家護院的地方武裝,可以組織為抗日武裝;蘇北濱江踞海,貫通南北,為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顯著。新四軍重建軍部后,正是依托蘇北,進而開始做整個發展華中的“大文章”。

  圖片

館內展示的新四軍重建軍部成立大會場景。谷華 攝

  1941年3月,隨著新四軍軍部機關的建立健全,新四軍軍部從市區文廟移駐到西郊的泰山廟內。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東南局和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共中央華中局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華中敵后的最高領導機構。

  在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新軍部成立前后,一系列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組織在鹽城成立,鹽城由此成為華中敵后抗戰的政治、軍事、文化和指揮中心。新四軍廣泛發動群眾、縱橫江淮河漢,堅持開展敵后游擊戰,在敵強我弱、日偽頑夾擊的復雜環境下頑強斗爭,發揚了“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筑起了“華中人民的長城”。

圖片

館內展示的新四軍重建軍部場景。谷華 攝

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后,

這支鐵軍隊伍,

與鹽阜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

寫下一段段團結抗戰、

擁政愛民的動人故事。

新四軍在鹽城這片土地上,

發生了哪些故事?

或許能從新四軍紀念館里找到答案。

歷史的豐碑——走進新四軍紀念館

圖片

新四軍紀念館。谷華 攝

新四軍紀念館是全國唯一的新四軍全史館,

全館由主館區、重建軍部紀念塔、

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三個部分組成,

館藏各類文物史料18000余件。

館內,

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的運用,

再現了新四軍抗戰征程的烽火歲月。

圖片

新四軍紀念館內展示新四軍使用的各類物品。谷華 攝

彈孔累累的旗幟、

锃亮的軍號、

卷刃的大刀、

滿是補丁的軍服

……

圖片

新四軍紀念館內展示新四軍使用的各類物品。谷華 攝

這里不僅有珍貴的歷史照片、

文獻資料,

還有大量真實的文物,

如新四軍戰士使用過的武器、

生活用品等。

圖片

王海紋穿過的旗袍。谷華 攝

在紀念館里,

一件淡雅、素色的旗袍格外引人注目。

1941年7月鹽城建湖北秦莊,

在反“掃蕩”中轉移的魯藝華中分院師生,

遭到侵華日軍包圍。

王海紋等魯藝師生寧死不屈,投河殉國。

1986年,

王海紋的姐姐,

將海紋烈士穿過的這件旗袍,

贈給新四軍紀念館。

圖片

宋公紀功碑。谷華 攝

蘇北沿海曾飽受海嘯、海潮侵襲之苦。

1941年5月至7月,

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宋乃德,

在華中局、新四軍的大力支持下,

動員兩萬多名民工,戰勝種種困難,

修筑了全長90華里的攔海大堤,

守護著曾經遭受海潮多年侵害的阜東百姓。

群眾稱其為“宋公堤”,

并刻石為碑,永作紀念。

圖片

新四軍在鹽阜地區繁榮文化教育事業介紹。谷華 攝

1941年夏季,

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機關,

遷到鹽城市阜寧縣的停翅港。

一大批學者和文化人士來到阜寧。

新四軍在附近的賣飯曹村設置“文化村”,

一批文藝作品涌現,

反映了新四軍根據地軍民風貌。

圖片

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介紹。谷華 攝

為了培養文化藝術人才,

新四軍還創辦了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

吸引了無數中華好兒女從海內外奔赴鹽城。

他們傳播革命真理,

鼓舞抗戰斗志,凝聚革命力量,

用熱血譜寫了一曲曲紅色的生命之歌。

圖片

新四軍紀念館主館。谷華 攝

薪火永續——紅色基因鑄就城市新篇章

歷經革命烽火洗禮,彰顯英雄城市本色。

鹽城有128處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鎮村、

248處革命遺址、

172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1.8萬余名革命烈士長眠在這片大地。

圖片

館內展示的鹽城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鎮、街道、村。谷華 攝

正紅鎮,

以“五卅運動”先驅顧正紅命名、

郭猛鎮,

以新四軍“獨臂英雄團長”郭猛命名……

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口口相傳,

已化為鹽阜大地上,

最珍貴的文化標識和紅色印記。

圖片

新四軍軍部舊址。谷華 攝

鹽城還將紅色遺址遺存、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色名人故居舊居、

烈士紀念場館有機串聯,

形成了10條經典紅色旅游尋訪線路,

寓教于研、寓學于游,

引導干部群眾,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同時,

鹽城傳承城市紅色文化基因,

在守正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以新四軍戰士們的軍號為靈感,

設計金屬書簽、抱枕、手機殼等。

新四軍紀念館“N咖啡”、

新四軍定勝糕系列糕點,

讓一杯咖啡、一塊糕點,

成為了解新四軍歷史的“小窗口”。

圖片

鹽城黃海濕地。鹽城市委宣傳部 供圖

如今,

鹽城這片紅色沃土,

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鹽城擁有“世界自然遺產”

“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

圖片

黃海濕地灘涂上風車林立。孫華金 攝

鹽城也是風電之城、綠色能源之城,新能源發電量連續15年居江蘇首位,被譽為“海上新能源第一城”。

圖片

企業生產車間。鹽城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江蘇沿海崛起的“工業萬億之城”,

鹽城“5+2”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部超千億,

正充分發揮“6+1”比較優勢,

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碳路先鋒”。

圖片

鹽城城市風貌。鹽城市委宣傳部供圖

鐵軍精神,在鹽城這片熱土上,

續寫著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編輯:黃鈺涵】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