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56門禮炮,80響鳴放,閱兵現場的“內蒙古聲音”
中新網包頭9月3日電 題:56門禮炮,80響鳴放,閱兵現場的“內蒙古聲音”
作者李愛平 劉佳慧 高麗
9月3日上午,中國工業兵器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北方機械公司(簡稱內蒙古一機集團北方機械公司)項目總師裴衛棟早早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收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直播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盛況。他凝視著電視中天安門廣場上整齊肅立的56門禮炮,這些由他帶隊研制的“國家使者”,此刻已整裝待“發”。
9時整,大會開始,由內蒙古一機集團北方機械公司設計制造的迎賓禮炮,以80響轟鳴,拉開閱兵序幕。
“每一聲炮響都是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禮炮聲中,裴衛棟神情振奮。他介紹,“我們的禮炮采用電擊發鳴放,通過線纜與鳴放控制車連接,具備自動與手動兩種模式。每枚炮彈重約3.5公斤,但裝藥量控制在極小范疇,內部僅設一層輕薄薄膜。”
裴衛棟稱,當火藥燃盡時,膜片如花瓣般優雅裂開,既保證聲響達標,又不會產生拋射物和煙霧,實現了“聲響洪亮達標、污染近乎為零”的完美平衡。
作為中國唯一研制生產迎賓禮炮的企業,內蒙古一機集團北方機械公司用百年火炮制造經驗,打造出了國家儀式中的“聲音符號”,意義非凡。
“56門禮炮象征著56個民族心手相連,80響禮炮則是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崇高致敬。”裴衛棟說。
據介紹,此次亮相的禮炮,每門炮身自重超過750公斤,通電后,內部類似電底火的物質發熱,引燃火藥實現爆響。為確保閱兵時齊鳴共響,技術人員對每根線纜、每個炮彈電阻都進行逐一實測和精準標定,確保所有細節控制在統一標準內,最終實現閱兵現場的震撼效果。
據了解,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已先后使用六代迎賓禮炮,從改裝到完全自主研發,禮炮的演進見證了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而內蒙古一機集團北方機械公司的禮炮始終活躍在國家重大慶典與外事活動的最前沿。(完)

- 專題:直擊九三閱兵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03日 17:08:45
- 2025年09月03日 16:22:03
- 2025年09月03日 15:31:28
- 2025年09月03日 14:56:06
- 2025年09月03日 14:25:18
- 2025年09月03日 14:10:23
- 2025年09月03日 11:47:40
- 2025年09月03日 11:22:17
- 2025年09月03日 09:58:35
- 2025年09月02日 23: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