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東西問丨羅興連:華僑華人如何搭起中西體育交流橋梁?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丨羅興連:華僑華人如何搭起中西體育交流橋梁?

2025年11月19日 18: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華僑華人如何搭起中西體育交流橋梁?

  ——專訪廣州華僑博物館館長羅興連

  中新社記者 韓輝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下稱“十五運會”)正在粵港澳三地舉辦。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州市僑辦等聯合主辦的“赤子心 體育情——華僑華人與中國體育展”在廣州華僑博物館展出。展覽通過“赤子燃夢”“僑星閃耀”“僑助全運”三大板塊,系統呈現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與體育精神。廣州華僑博物館館長羅興連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華僑華人如何促進中西方體育交流,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發展。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早期華僑華人為何能成為中西體育文化交流的先驅?作出了哪些貢獻?

  羅興連:早期華僑華人成為中西體育文化交流的先驅,主要與時代背景、個人境遇等原因有關。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量華僑華人旅居歐美及東南亞。此時也正值現代體育興起并在西方初步體系化的關鍵時期,華僑華人身處兩種文化的交匯點,既了解中華傳統體育精神,又直接接觸西方新興體育體系,這種雙重文化身份使他們成為中西體育文化傳播的媒介和先驅。

  他們不僅將棒壘球、籃球、網球、游泳等現代體育項目引入中國國內,也引入現代體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他們倡導“強國先強身”的理念,還積極創辦學校、組建社團、捐建體育場館、推廣賽事、培養體育師資與人才。如“中國近代赴美留學第一人”容閎,提出“以體育為根基”的教育理念,強調通過體育培養青少年的強健體魄和團隊精神;愛國僑領陳嘉庚提出“德智體”三育并重的理念,認為“體育運動為教育中一重要之學科”。

由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州市僑辦等聯合主辦的“赤子心 體育情——華僑華人與中國體育展”正在廣州華僑博物館展出。圖為“僑助全運”板塊。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從吳傳玉、容國團等新中國第一代歸僑體育明星,到傅其芳、王文教等歸僑功勛教練,他們身上體現了什么樣的精神特質?

  羅興連:這些歸僑運動員和教練身上體現了愛國、艱苦奮斗、勇于拼搏、開拓創新、甘于奉獻等精神特質。他們放棄海外優越條件,毅然回到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將個人技能奉獻給國家體育事業,展現了深厚的愛國精神。游泳運動員吳傳玉為新中國贏得首枚國際賽事金牌,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奪得中國首個世界冠軍。

  在物質匱乏、訓練條件艱苦的年代,他們以頑強的意志突破極限,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訓練方法和戰術體系。傅其芳帶領中國乒乓球隊從零起步,創立符合中國運動員特點的快攻戰術;王文教從印度尼西亞歸國后深耕羽毛球領域,親手打造出中國羽毛球的技戰術體系。這些功勛教練們將培養新一代運動員視為使命,展現了中國體育人的薪火相傳。

  歸僑運動員和教練們的精神特質共同構成了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基石,凝聚成“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至今仍激勵著當代中國運動員。

  中新社記者:華僑華人如何促進中西方體育理念相互理解和結合?

  羅興連:華僑華人因其獨特的跨文化背景,在促進中西方體育理念的相互理解和結合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橋梁”與“催化劑”角色。

  首先,他們有著獨特的語言優勢,能夠精準解釋中西方體育中的概念和內容。其次,他們既具有國際視野,又扎根中國實際,將西方先進體育理念、訓練方法等與中國運動員的特點相結合。他們將西方“學生運動員”的理念帶入中國,強調體育在人格塑造和教育中價值的同時,也將東方注重紀律、刻苦和基本功訓練的精神融入訓練中。此外,他們還經常組織或參與中西方體育文化交流互動,促進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對話和理解。

華僑運動員容志行簽名足球、簽名紀念包等相關展品在廣州華僑博物館“赤子心 體育情——華僑華人與中國體育展”展出。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當前,華僑華人通過哪些新的形式和途徑參與、支持十五運會,為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注入動能?

  羅興連:自新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成功舉辦以來,廣大華僑華人始終以深厚的家國情懷關注并參與祖(籍)國體育事業。他們通過回國參賽、執教、助力賽事籌辦等方式,以僑界智慧和熱情為全運會注入不竭動力。例如,中國第一代技巧運動員、廣東技巧運動創始人陳斯驥與隊友譚任民榮獲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男子雙人技巧冠軍,這枚首屆全運會金牌由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借展,目前正在廣州華僑博物館“赤子心 體育情——華僑華人與中國體育展”中展出。

  當前,華僑華人通過參與賽事、助力交流、支持體育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傳播文化等多種方式,為十五運會和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注入獨特的“僑”動能。十五運會的志愿者隊伍和賽事組織中,華僑華人的身影格外醒目。廣東賽區組建3萬名賽會志愿者,其中389名志愿者來自港澳臺地區、海外華僑以及外籍人士,他們為賽事提供多語言服務和細致周到的保障。此外,不少華僑華人借助十五運會這一平臺,積極開展體育文化交流活動。

2025年11月9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圖為開幕式上火炬手交接火炬。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十五運會開幕式上,匯聚了許多華僑華人。現場有不少僑胞前來觀看,在火炬傳遞環節,作為第六棒火炬手亮相的中國足壇名宿容志行,引人注目。容志行祖籍廣東臺山,1953年從印度回國,1972年入選國家足球隊,其儒雅球風被贊譽為“志行風格”。容志行的簽名足球、簽名紀念包等標志性展品,也在廣州華僑博物館展出。(完)

  受訪者簡介:

羅興連。受訪者供圖

  羅興連,廣州華僑博物館館長,歷史學博士,研究館員,中國博協華僑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四屆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博協宣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華僑華人史、博物館學等方面研究。

【編輯:劉陽禾】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