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輸液能預防腦血管疾病?專家:不僅不能,還可能增加潛在風險
立秋之后,酷暑逐漸褪去,隨著季節交替,一些老年人在沒有明顯身體癥狀的情況下,就來到醫院要求醫生給他們輸液,說是可以預防腦血管疾病。那么,輸液真的可以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嗎?我們聽專家怎么說。
醫生介紹,季節交替的時候,早晚溫差大,氣溫的變化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這時候確實容易引發腦血管疾病。有些老年人,一到季節交替的時候,就盲目地輸注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的藥物,這對預防腦血管疾病毫無幫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杜萬良:我們并不主張用輸液的方法來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因為靜脈輸液它只有短期的作用,它不能起到長期的作用。
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腦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危險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短時間輸注藥物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且,未經專科醫生評估就盲目輸注藥物還會造成很多潛在風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杜萬良:它容易給人體增加負擔,比如說經肝代謝的藥物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經腎臟代謝的藥物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另外,藥物本身在特異性體質身上有可能發生過敏。嚴重的有可能引起過敏性休克。本身輸液這個行為,操作的過程有可能產生一些微小的玻璃或者塑料的顆粒,這些東西它也會隨著輸液進入人體內,如果積累多了,也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科學預防腦血管疾病
從飲食起居做起
由此可見,輸液不僅不能預防腦血管疾病,還會帶來很多風險。那應該如何科學預防腦血管疾病呢?
醫生介紹,有三類人要特別注意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第一類:有遺傳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的群體,比如有腦卒中、心梗家族史,生活中有吸煙、大量飲酒等習慣。
第二類:有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慢性病的群體。
第三類:既往出現過心梗、腦梗的群體。
對于這些高危群體,季節更替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杜萬良: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早晨出門的時候不要太早,因為現在早晚天氣都變涼了,如果早晨出來太早,有可能在這個寒冷的環境里很難適應,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引起心腦血管病。要主動去適應環境,比如說要適當增加一些鍛煉。在飲食方面,我們都是建議戒酒戒煙。
醫生提醒,對于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除了要管理好生活方式以外,還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尤其是要避免房顫的發生。約1/5缺血性腦卒中是由房顫引起的,對于有持續性房顫或陣發性房顫的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控制心律,到醫院進行腦卒中風險評估,早期控制,減少風險。
腦血管疾病發生有哪些征兆?
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卒中發病后的四個半小時之內是黃金救治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及時治療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如果發病,我們該如何在黃金救治時間內進行自救呢?一起聽聽專家的建議。
醫生介紹,對于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換季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觀察身體的變化。如果出現頭暈,伴有一側身體麻木、無力、行動不便,或者舌頭發麻僵硬、口齒不清、嘴角有濕潤感,或者是無法控制流口水,這些情況提示有可能發生了腦血管疾病。這時候要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讓患者平躺,就醫前不要在家自行用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杜萬良:在家里的時候不要吃任何的藥物,因為吃藥你并不能確定到底是哪一種腦血管病。到底是腦梗死還是腦出血?他們的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吃藥,有些情況下可能會吃錯,起到相反的作用,那么反而會誤事。
(總臺央視記者 楊陽 牟媞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