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從“網紅”到“長紅”:簪花“圍”出閩南漁村新活力
中新網泉州8月19日電 題:從“網紅”到“長紅”:簪花“圍”出閩南漁村新活力
作者 吳冠標 周昕
“懷著對‘今生簪花,世世漂亮’的向往,我特意奔著發源地來。”湖北游客吳甘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便如今中國各地都能見到“簪花圍”的身影,她仍選擇到福建泉州,感受這一非遺最本真的韻味。
近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福建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泉州市豐澤區的蟳埔民俗文化村,探尋這座閩南小漁村將“網紅”流量沉淀為“長紅”口碑的密碼。
穿行在閩南蠔殼厝間,滿目皆是移動的“花海”。來自各地,身著蟳埔女傳統服飾、漢服、旗袍或西式禮服的游客,頭戴“簪花圍”,將整座村莊裝點成一幅民俗畫卷。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蟳埔民俗文化村接待游客總數超426萬人次,帶動旅游消費超8.6億元人民幣。

“2023年初,我為中國演員趙麗穎簪花,后來她這組照片引爆網絡,‘簪花圍’隨之走紅。”在蟳埔女文化推廣者黃麗泳的眼中,當初“簪花圍”的爆紅或許有偶然因素,但蟳埔能接住這“潑天富貴”,將一時的熱度轉化為持久的魅力,靠的是文化積淀和無數人持之以恒地呵護與推廣。
黃麗泳回憶,她十多年前就開始致力于蟳埔女文化傳播,并鼓勵村里的阿姨、奶奶們大膽面對鏡頭,拍攝推廣視頻。“蟳埔女文化的背后是漁女的勤勞與智慧,是漁女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更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開放包容的生動注腳。”
這份包容在如今的蟳埔愈發鮮活。蟳埔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莊群介紹,目前蟳埔村有近300家旅拍店鋪,為滿足年輕客群需求,蟳埔女們主動學習、設計多巴胺色系、馬卡龍色系等流行色系的“簪花圍”,并為此搭配衣服,讓傳統與時尚實現融合。
“但我們總會優先為游客們推薦最傳統的蟳埔女服飾,有時甚至附贈體驗,讓游客銘記這片‘花海’的根扎在蟳埔漁村里。”莊群指出,這份堅守還凝結在《蟳埔女習俗“簪花圍”服務規范》里,該規范從元素要求、人員要求、服務流程、收費標準等方面對蟳埔女習俗體驗服務進行規定,旨在保護和傳承蟳埔女文化內涵,以誠信護航“簪花圍”市場長紅。
“一花獨放不是春。”黃麗泳認為,中國遍地開花的“簪花圍”店鋪,恰恰印證了非遺的生命力。但作為發源地,蟳埔有著最正宗的蟳埔女生活習慣以及蟳埔女“頭上有花,臉上有笑”的樂觀心態,這才是“簪花圍”的精髓所在,是其他地方無法復制的文化基因。

為了保持“長紅”態勢,今年以來,蟳埔民俗文化村還推出簪花、旅拍、問海、巷遇、聽音、看戲、品鮮、樂購“八大體驗”,通過多元業態讓游客除了“拍照打卡”外,還能暢享美食、聽音看戲、購買文創產品,觸摸“簪花圍”背后的“海絲”底蘊。
如今,這份源自漁村女性的美學表達正跨越山海,成為東方美學的載體走向世界。“小蟳女”文旅IP曾亮相中意時裝周,“簪花圍”與現代時裝碰撞出驚艷火花,讓世界看到中國女性將生活智慧凝結成美學符號的創造力。而在泉州與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法國等地的文化交流活動中,蟳埔女教外國友人用花朵編織頭飾,講述漁女們在海浪聲中簪花勞作的故事,展示她們堅韌、勤勞、樂觀的精神。
“我們期待更多人來到這里,不僅做一日蟳埔女,更讀懂這滿頭繁花背后的東方美學與文化內涵。”黃麗泳說。(完)

- 專題:活力中國調研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8:42:51
- 2025年08月27日 07:55:25
- 2025年08月27日 06:02:09
- 2025年08月26日 14:29:20
- 2025年08月26日 12:00:40
- 2025年08月26日 11:25:58
- 2025年08月26日 11:04:39
- 2025年08月26日 09:53:36
- 2025年08月26日 09:39:05
- 2025年08月26日 05:18:41